当前位置::首页 → 必修1 → 鲁科版 →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 第3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

2014全国高中化学优秀说课展评材料--物质的量(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教(学)案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1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16.35K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18
    • 更新时间:2015-08-16 13:43:28
    • 上传时间:2015-08-16 13:45:43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回归概念教学的本真

    ---《物质的量》说课
    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 
      一、教学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物质的量”的学习要求,以“突出概念功用(学科知识体系中为什么需要这概念)”为概念教学的新思维,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与单位;懂得运用“物质的量”进行相关计算;在建构好“物质的量”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及相关运算。
    依据“化学1”模块的功能定位,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定量观”,并在概念的建构中,让学生体验化繁为简的科学思想与定量研究的思维方法。   
    根据奥苏伯尔的概念形成理论,通过“获得感性知识→抽象本质属性→准确表达定义→建立概念系统”四个层次安排教学环节,同时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使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交互作用进行概念建构,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二、教材分析及学习者分析
    在现行的不同版本教材中,都将《物质的量》安排在高中化学的开篇第一章,它是中学化学教学基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启化学定量研究的金钥匙。其一,“物质的量”是连接微观和宏观的桥梁,它的引入,把不可见、不便称量的粒子与可见、便称量的物质建立关系;其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处于化学计算的核心地位。
    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由于认知水平限制,高一学生很难在高中化学新课伊始就将“物质的量”、“摩尔”等概念与基本物理量知识同化。这一认知障碍的存在势必对后续一系列学习活动产生恐惧心理,阻碍他们进一步接受知识,也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节课将教学的重、难点定位在“物质的量概念的建构”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概念的形成过程与作用”,让高一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建构核心概念的意义,从化学视角较深入地进行概念建模,为引导学生进入化学微观世界并探索其奥秘打下基础。
     
    学生的学习情况
    数据来源:《“物质的量”教学的调查研究》赵海榕---《化学教学》2014年第5期
       三、教学目标定位
        •正确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内涵,理解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 上一篇资料:2014全国高中化学优秀说课展评材料--物质的分类(广西柳州铁一中学)
    下一篇资料:2014全国高中化学优秀说课展评材料--物质的量(山西省实验中学)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