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反应原理 → 鲁科版 →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 第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

第三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教学设计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教(学)案
    • 教材版本:鲁教版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1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13.56K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36
    • 更新时间:2008-06-24 21:25:46
    • 上传时间:2008-06-24 21:26:37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教学设计

    第三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共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通过对铜锌原电池的分析,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根据电流的方向判断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方法,以及电池反应的概念。

    ②通过学习、了解常见化学电池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③通过分析铜-铁接触处形成原电池的例子,理解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以及防护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原电池装置的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②通过交流讨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能量的角度比较深刻的了解化学学科学对人类的贡献,从而赞赏化学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写出简单的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以及据此而设计的防护原理。

    难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金属发生吸氧腐蚀的电化学原理。

    三、教学过程

    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引言]通常情况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的转化,实际生产生活中电能的应用更广。第二章我们学习了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电解池,今天我们继续讨论在必修()中学习的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

    [指导实验]学生分组设计实验

    [实验1]将锌片和铜片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流计连接,并使锌片和铜片直接接触,然后浸入盛有

    CuSO4溶液的烧杯中。

    现象:铜片表面明显有铜析出,电流计指示无电流通过。

    [实验2]将锌片和铜片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流计连接, 并使锌片和铜片不直接接触,然后浸入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

    现象: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并指示出电子是由锌片流向铜片;在铜片的表面有红色铜析出。

    [问题讨论]实验1:在不同电极上发生反应,电流计指针不动的原因,可能与锌片和铜片直接接触有关,电子没有通过导线。

    实验2:发生了原电池反应,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锌为原电池负极,铜为正极。但随着上述实验时间的延续,电流计指针偏转的角度逐渐减小,最终又没有电流通过,同时锌片表面逐渐被铜全部覆盖,分析、讨论原因。

         由于锌片与CuSO4溶液直接接触,在反应一段时间后,难以避免溶液中有Cu2+在锌片表面被直接还原,一旦有少量铜片在锌片表面析出,即在负极(Zn)表面也构成了原电池,进一步加速铜在负极表面析出,致使向外输出的电流强度减弱。当锌片表面完全被铜覆盖后,反应终止了,也就是无电流再产生。

    [讨论]设计新实验装置

     

  • 上一篇资料: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利用(蚌埠二中化学组)
    下一篇资料: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蚌埠九中)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