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惠州市第八中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思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4.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边哈过程及其现象等。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教学方法】:
设置情景法、实验引导探索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教学流程) |
|
引入新课 |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化学与我们关系密切,我们身边处处是化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那么今天,我还要告诉你们,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中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图1-12:是18世纪中叶的化学实验室,只是一个炼丹术的作坊,许多设备都是古老、机械的、当时的炼丹士们幻想通过“点石成金”,使石头变黄金(这是不可能的),但却在这简陋的实验室,许多的化学实验仪器在这里诞生,发明了一些用于合成和分离物质的方法等,为后来的化学发展添上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著名的科学家拉瓦锡在简陋实验室里探究出空气成分,为化学界作出了贡献。后来人们为纪念他,建立了:拉瓦锡纪念馆。 小结:所以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科学探究是化学家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首先,先介绍一下我们该如何进行探究, 1、 对于探究的主题,要明确你“知道些什么”(已知) 2、 你“想知道些什么” 3、 你“有什么猜想” 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寻找答案,这样探究才有意义,探究学习有更有效果 |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探究的方法了,下面我们通过化学实验来探究蜡烛燃烧的变化。 (知识补充)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做的烛芯组成的,普通蜡烛的外观为圆柱形、固体、乳白色,特殊用途的蜡烛因加入配料而显各种颜色,(如生日蜡烛),形状也因需要做成各种形式(如螺旋状、数字形等),不管何种蜡烛都是手感滑腻,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一)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①本实验的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②本实验的目的?(观察、比较蜡烛燃烧前、后及熄灭后的各种性质及现象) ③本实验所需的用品(如仪器、药品等) 强调:这是做每一个实验之前必须了解的内容,请同学们在做每一个实验前做好预习。 (1)引导学生边实验边完成表1-1 点燃前: ①颜色:白; ② 状态:固 ;③硬度:软 ;④溶或不溶于水:不溶 ;⑤密度:小于水(浮在水面上) 燃着时: ①火焰几层:3 ②亮度:(哪层最亮?哪层最暗?) ③温度:(哪层最高?哪层最低?) ④罩上烧杯:(有什么出现?) |
⑤倒入澄清石灰水:(出现什么变化?)
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什么物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Q1:蜡烛被点燃时,最初燃烧的火焰较小,逐渐变大,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Q2:焰心主要为蜡烛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石蜡燃烧不充分,温度比焰心高,因有部分碳粒,火焰最明亮,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充分,温度最高,因此,当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钟后取出,火柴梗接触外烙部分首先变黑。 Q4:蜡烛燃烧时,用一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坏内壁有小水珠生成,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振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一 点燃后: 1. 有什么现象发生?(产生一缕白烟) 2. 点燃这白烟又有什么现象出现?(可以燃烧并再次点燃蜡烛) 小结:一支小小的蜡烛,在平时生活中我们是前百次地见过它以及它的燃烧过程,但是有谁像今天这样,带着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眼光在观察它的燃烧,描述它的现象呢?大家通过今天的探究活动是否可以总结出化学学习的一些特点呢?(P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