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空气》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推断空气的主要组成成份。
2.能通过一些资料和观察周围环境,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养成自觉保护大气环境的良好习惯与责任感。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树立实事求是对待任何事物的科学态度。
(以上三点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的学习目标)
【设计理念】
1.创设化学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尽量创造条件给学生人人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及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交流和讨论有关空气组成、大气污染和环保问题,学习敢于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关注大气环境、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自学:
阅读课本P6~P9,完成《学案》,并作《我所知道的空气》的3分钟演讲。
二、导入:
[问题讨论1]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你怎样用最简单的办法证明它的存在?交流、讨论设计的方法。
三、空气的组成成分:
[故事介绍]瑞典科学家舍勒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1771年5月的一天,舍勒做了与课本[实验1-1]类似的实验。
[实验1-1]每2个同学为一组,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
课本中的装置较复杂,可改为:拿支蜡烛,点着了放进一个集气瓶里,盖好玻片,等蜡烛熄灭后,把瓶子倒插到水里,移开玻片,观察有何现象。然后检验瓶子中剩余气体是否助燃?
(实验仪器:集气瓶、玻片、蜡烛、火柴、水槽、量筒等)
[问题讨论2]为什么水能吸入集气瓶中?吸入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几分之几?如何测定?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剩余气体有何性质?
[观察P8图1-4]说出空气的成分。
四、空气污染:
[电脑显示]空气污染的6个画面(烟雾中的城市,烟尘、粉尘污染,农田大气污染,小炼油,土法炼焦,市区垃圾焚烧)
[问题讨论3]根据你所了解的空气污染的例子,说一说空气污染是怎样造成的?
[电脑显示]空气污染的典型公害事件。
1.1952年冬,伦敦天气阴冷潮湿,家家烧煤取暖,空气中二氧化硫(SO2)浓度增大。由于无风,烟雾多日不散,许多人出现胸闷、喉痛、咳嗽,年老体弱者死亡四千多人。
2.1956~1961年间,日本经济尤其是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发展迅速,工业排放的废气使空气严重污染,有的城市烟雾终年不散,空气中SO2和金属微尘含量超标5倍以上,1970年癌症和气喘病患者激增。
3.洛杉机光化学烟雾在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出现,1952年达到十分严重的地步。烟雾浓度大大超标,许多儿童、老人眼睛红肿,呼吸困难,植物变黄枯死,橡胶制品老化。这是由于汽车废气和炼油厂废气进入空气,在光化学作用下,产生二次污染物所致。
4.1982年后,科学家发现覆盖南极大陆的臭氧层中臭氧含量减少一半,且减少趋势逐年加剧。臭氧洞的形成和扩大,辐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强度提高,使人类免疫系统受损,呼吸道疾病和白内障患者增加,皮肤癌发生率提高。这是作为制冷剂、发泡剂、喷雾剂和清洗剂的氟利昂等有害物质大量进入大气破坏臭气层所致。
5.博帕尔事故:1984年12月印度一家制药厂发生地下贮罐毒气泄漏,使2500人死亡,20多万人不同程度中毒,其中10万人可能终身残废。大批植物和水源受到污染,大量牲畜死亡,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这是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工业污染事件。
[问题讨论4]说一说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
五、治理空气污染的措施:
[问题讨论5]谈谈你所知道的治理空气污染的方法。
1.由煤作燃料改成用油料和天然气。
2.工厂安装除尘装置。
3.汽车、摩托车上普遍装上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