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化学 → 人教新课标 → 第九单元 溶液 → 课题2 溶解度 →

课题2 溶解度教学设计(六合区八百桥镇初级中学)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教(学)案
    • 教材版本:人教新课标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1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42.65K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65
    • 更新时间:2008-08-01 21:26:19
    • 上传时间:2008-08-01 21:27:05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

    六合区八百桥镇初级中学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以物质的溶解限度为核心展开的,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对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因此本节课主要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和几个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在做活动探究一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必须确定“一定量溶剂”和“一定温度”这两个条件,当这两个条件不变时,多数物质的溶解就有一定的限度。了解了这两点,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当物质溶解达到它的限度时,这种特殊的状态就是饱和状态,该溶液就是饱和溶液。同时结合海水晒盐的实际运用,来告诉学生如果条件改变,不饱和溶液就有可能变成饱和溶液了,反之,饱和溶液也就有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过程与方法: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不饱和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不饱和的相对性,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教学难点】溶液饱和与不饱和以及溶液浓与稀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实验法  讨论法  分析法    归纳法

    【教学实录】 

                 

           

         

     [设问]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gNaCl呢?物质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比如说:100g)的水中呢?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提出的问题。                     

    用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设问,把学生引入对溶液的定量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过渡]

    一定量的水中究竟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物质呢?我们还是让事实来说话。

    [引导实验]  P33:活动探究一

    操作

    20mL水中

    加入5gNaCl搅拌

    再加入5gNaCl搅拌

    再加入5mL水搅拌

    再加入5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继续进行以下实验]

    KNO3代替NaCl再进行上述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 KNO3搅拌

     

     

    再加入5g KNO3搅拌

     

     

    ……

     

     

    加热

     

     

    再加入5g KNO3搅拌

     

     

    冷却

     

     

    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分析]

    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

    [小结]

    说明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是无法无限度的溶解某种溶质的。而随着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的量等)的改变,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讲解]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该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反之,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该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学生分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发表观察所得:第一次的5g氯化钠都溶解了;第二次的5g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加入5mL水后氯化钠又溶解了部分,再加入5mL水后氯化钠就全部溶解了。

     

     

     

    观察交流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后的现象。

     

     

     

     

     

     

     

     

    归纳总结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物质无法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无限制的溶解。但是若改变条件,可以使物质继续溶解。

     

    结合实验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比较、归纳、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这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种能力。在探究实验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这过程中顺理成章的形成了饱和溶液的概念。

  • 上一篇资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下一篇资料:课题2 溶解度(国华纪念中学)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