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茹尔”杯
2010年江苏省“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活动周·高中化学竞赛试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S-32 Cl-35.5 K-39 Fe-56 Cu-63.5 Mn-55 Ba-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特别强调的环保理念是
A.防止臭氧层空洞 B.发展低碳经济
C.消除光化学烟雾 D.使用清洁能源
2.电灯泡的玻璃柱上常涂有一点暗红色物质,以除去灯泡内残留的氧气,这种暗红色的物质是
A.Cu2O B.红磷 C.Fe2O3 D.铜粉
3.吸入人体内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服用含硒元素(Se )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 ) ,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由此推断Na2SeO3 的作用是
A.作氧化剂 B.作还原剂
C.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D.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
4.下列化学实验仪器名称的书写正确的是
A.坩埚 B.冷淋管 C.溶量瓶 D.椎形瓶
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硅晶体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B.石灰石是制备玻璃、水泥等工业的原料之一
C.石墨可用做绝缘材料
D.常温下,运输浓硫酸、浓硝酸时可用铝制或铁制槽车
6.纳米材料是指其结构单元的尺寸介于1 纳米到100 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的结构单元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有丁达尔现象 B.浑浊不透明 C.不能透过滤纸 D.所得分散系不稳定
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C.氟化氢的电子式:
8.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所采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A.分离饱和食盐水和沙子的混合物―过滤
B.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蒸馏
C.从硝酸钠和氯化钠混合液中获取硝酸钠―蒸发
K
9.设计学生实验要注意安全、无污染、现象明显。根据启普发生器原理,可用底部有小孔的试管制简易的气体发生器(见右图)。以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目的。下列气体的制取宜使用该装置的是
A.用二氧化锰(粉末)与双氧水制氧气
B.用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
C.用亚硫酸钠与硫酸加热制二氧化硫
D.用碳酸钙(块状)与稀硫酸制二氧化碳
10.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有关。下列各组物质:① Cu与HNO3溶液;② Cu与FeCl3溶液;③ Zn与H2SO4溶液;④ Fe与HCI 溶液。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③、④
铝箔 红墨水
A.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
B.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C.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
D.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12.下列因果关系成立的是
A.因为NH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B.因为SO2可以使溴水褪色,所以SO2具有漂白性
C.因为某碱性溶液的焰色呈黄色,所以其溶质为NaOH
D.因为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的反应
13.美国“海狼”潜艇上的核反应堆内使用了液体铝钠合金(单质钠和单质铝熔合而成)作载热介质,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Na>Al
B.铝钠合金若投人一定的水中可得无色溶液,则n(Al)≤n(Na)
C.铝钠合金投人到足量氯化铜溶液中,肯定有氢氧化铜沉淀也可能有铜析出
D.m g不同组成的铝钠合金投人足量盐酸中,若放出的H2越多,则铝的质量分数越小
14.铜粉放人稀硫酸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发生,当加人一种盐后,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该盐是
A.Fe2(SO4)3 B.Na2CO
15.将
A.HCl溶液 B.HNO3溶液 C.H2SO4溶液 D.Ba(OH)2溶液
16.下表为乙二醇和丙三醇的有关性质: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密度/g·cm-3 |
溶解性 |
乙二醇 |
-11.5 |
198 |
1.11 |
易溶于水和乙醇 |
丙三醇 |
17.9 |
290 |
1.26 |
能与水、乙醇以任意比互溶 |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分离乙二醇和丙三醇的最佳方法是
A.蒸馏法 B.萃取法 C.溶解、结晶、过滤D.分液法
17.目前,科学家拟合成一种“二重构造”的球形分子,即把足球型的C60分子熔进Si60的分子中,外面的硅原子与里面的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由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B.它是一种硅酸盐
C.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它是一种合金
18.科学家发现不同海域的海水中14360Nd 和14460Nd(元素钕)的含量差异很明显,由此得出不同区域的大陆岩石中14360Nd 和14460Nd含量不同的结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d 原子的质量数是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