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化学 → 沪教版(全国版) →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全章教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教(学)案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1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27.56K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20
    • 更新时间:2010-10-10 16:19:26
    • 上传时间:2010-10-10 16:20:32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3.11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课题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主备  主核 
    使用者  课型 新授 使用日期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
    ⑵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进行想象和推
    【教学重点】
    ⑴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微观粒子在不断运动,粒子之间存在隙。
    ⑵能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进行想象和推理。
    教学过程 使用补充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世界是由五彩缤纷的物质构成,物质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譬如自然界的水,有固态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和雪;有液态的湛蓝的海水、清澈的潭水水、甘甜的泉水、如纱的薄雾、漂浮的白云;还有水蒸气。
    【问题引导】:谁“看”到过水蒸气?如何证明它的存在?说明了什么?
    设问:那水、冰、高锰酸钾这些我们能看见的物质是不是也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呢?
    讲述:你能把高锰酸钾分成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吗?
    【演示实验】:探究物质的可分性
    1. 将高锰酸钾固体颗粒取出少部分,用研钵将高锰酸
    钾再研碎,成为粉末。
    2.将研磨的高锰酸钾粉末加入到盛有少量水的小烧杯中 (静置观察一分钟)
    3.用玻棒轻轻搅拌
    4.得到的高锰酸钾溶液,逐次加水
    【板书】:一、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说明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糖水是甜的,盐水是咸的,这又说明什么?
    【演示实验】: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
    实验1: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加少量的浓氨水。
    实验2:重新配制酚酞与水的混合溶液A,在另一烧杯B中加入3~5mL的浓氨水,用大烧杯罩在一起。
    思考:1.为什么不是酚酞从烧杯中挥发,扩散到浓氨
    水与蒸馏水的混合物中,使之变色?是不是酚酞
    的微粒不运动呢?这个实验还能说明什么?
    2.生活中我们发现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
    解要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这又能说明什么?
    【练习】:1.《赞莲》  陆上百花竞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与桃李争春风
    七月流火送清凉
             2.摔出的国酒        茅台
    【演示实验】:水与酒精的混合实验
    引导: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
    【板书】:三、微粒间有空隙
    思考:1.如果是酒精和酒精混合,或是水和水混合,体积如何变话呢?
    2.微粒间的空隙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不是,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改变?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证明?
    引导:什么物质微粒间的空隙比较大呢?
    §2.2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课  题 分子、原子 主 备  主    核 
    使用者  课 型 新  授 使用日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⑵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2、过程与方法: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教学重点】2、教学重点:
    ⑴认识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知道分子、原子。
    ⑵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教学难点】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教学过程 使用补充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导入】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让我们先来认识分子、原子这两种微粒。
    【观察】课本P63图3—6
    学生从生动形象的直观中确信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并知道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水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常见的金属(如铁、铜、铝、汞等)和稀有气体(如氦、氖等)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提出问题】结合课本p64图3—10,提问:“电解水生成的氧气、氢气为什么不再具有水的性质?”
    【交流讨论】
    【总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理变化时分子没变,化学性质没变。化学变化时,分子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新物质),由于结构起了变化,性质不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模型启发】通过模型演示课本P65水分解过程中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行为的示意图。提问:“在水分解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交流讨论】 
    学生甲: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我认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
    学生乙:上述反应中,两个氢原子会结合成一个氢气分子,两个氧原子会结合成一个氧气分子,看得出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没有再被分割。反应前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在一起,反应后是氢原子、氧原子分别结合到一起,化学反应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原子重新结合的过程。
    【教师】有不同意见吗?大家说的都不错,请继续发表你们的见解。
    学生丙:氢气、氧气的性质不同于水的性质,如果找原因,只能说是它们的分子不同。分子变了,物质的性质也就变了。说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结论】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交流讨论】谈谈对分子、原子的认识
    分    子 原     子
    运动、很小、粒子间有间隙 同左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氧气)
    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Hg、He、Fe)
    原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成更小的粒子——原子,重新组合,又变成其它分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变成其它原子。
    【练习】课本P71第4题
    【作业】每课三练第26页第一课时习题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 上一篇资料: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全章教学学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
    下一篇资料: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图像专题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