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化学 → 人教新课标 →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全套课件+学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化学)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PPT 课件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1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4.12M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120
    • 更新时间:2010-11-04 15:56:04
    • 上传时间:2010-11-04 15:57:09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知识回顾】1.你能想起分子和原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是分子?                                                                   。
    3.什么是原子?                                                                    。
    4.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
      通过上个单元的学习,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我们还要思考院子是否可以再分?如果可以它又是由什么构成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一、原子的构成
    【历史回顾】
    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科学原子论:
    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

    道尔顿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他认为: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电子是种带负电、有一定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
    于各种原子之中。
    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
    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之后卢瑟福通过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的。下面,我们跟随卢瑟福实验中的α粒子,穿进原子内部去“刺探”原子内部的
    具体情况(右图所示)。1911年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
    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
    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
    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极少数粒子反弹回来。
    【分析】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极少数粒子反弹回来。 

    卢瑟福等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在核外一个“很大”的空间里围绕着一个带正电荷的很小的原子核运动。
    【结论】                                                  。
    1.原子的构成
    【分析】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说明原子核还能再分。科学家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究,获得了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结论。并且不同的原子中,质子、
    中子本身都一样,区别在于,不同的原子中所含的质子、中子
    数目不同。(播动画)
    【思考】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分析】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              ,但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表1  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
    粒子种类 电性 质量
    质子 1个单位正电荷 1.6726×10-27kg
    中子 不带电 1.6749×10-27 kg
    电子 1个单位负电荷 质子质量的1/1836
    表2  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镁 12 12 12 24
    氯 17 18 17 35
    2.原子结构中的一些规律
    (1)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2)              +              = 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相等)
    (3)原子里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不同(          决定元素的种类)
    (4)质子数不一定等于           
    (5)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里都有     
    【分析】不同的原子所含的质子、中子、电子数目不同,它们的质量也不同。
    如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10-27 kg,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9.288×10-26㎏
    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起来都很不方便,就像用吨做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或小麦的质量一样,能不能用一种好写、好记、好用的方法来表示原子的质量呢?
    二、相对原子质量
    国际上以                            ,                            ,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定义解析】
    1.“以一种碳原子”是指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3.相对原子量的本质:                 、                             。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即单位为“1”、符号为Ar。
    【课堂练习】1.已知碳原子质量为1.993×10-26kg
    氧原子质量为2.657×10-26kg
    铁原子质量为9.288×10-26kg
     试计算氧原子、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上一篇资料: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及绪言》课件(人教版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下一篇资料:广东江门市第一中学景贤学校2010-2011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