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复习 → 专题复习 → 基本概念 → 分散系 溶解度 →

高考化学考点解析全程复习--胶体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教(学)案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0点(会员免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1.31M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110
    • 更新时间:2010-11-10 12:33:58
    • 上传时间:2010-11-10 12:35:05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高考化学考点解析全程复习:胶体
    1.复习重点
    1.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的概念,区别及鉴别它们的方法;
    2.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及性质;
    3.了解Fe(OH)3、AgI、硅酸溶胶的制备方法;
    4.掌握胶体的凝聚方法
    2.难点聚焦
    (一)分散系的概念、种类
    1、分散系: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分散剂。

    2、分散系的种类及其比较:
    根据分散质微粒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由于其分散质微粒的大小不同,从而导致某些性质的差异。现将它们的比较如下: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悬浊液、乳浊液
    微粒直径 小于1nm 1nm—100nm 大于100nm
    外观 均一透明 多数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分散质微粒组成 单个分子或离子 许多离子、分子的集合体,或高分子 巨大数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悬浊液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实例 食盐水,碘酒 Fe(OH)3胶体、淀粉胶体 泥水、牛奶

    二、胶体:
    1、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

    2、胶体的制备与提纯:
    实验室制备胶体的方法一般用凝聚法,利用盐类的水解或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来制备。例如Fe(OH)3、Al(OH)¬3胶体就是利用盐类的水解方法来制得。
    利用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或分子能穿透半透膜,而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特点,可用渗析法来提纯、精制胶体。

    3、胶体的分类:
                                               分散剂是液体——液溶胶。如Al(OH)3胶体,蛋白质胶体
    (1)按分散剂的状态分     分散剂是气体——气溶胶。如雾、云、烟
                                               分散剂是固体——固溶胶。如烟水晶、有色玻璃。

    (2)按分散质的粒子分      粒子胶体——胶粒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如Fe(OH)3胶体。
                                               分子胶体——胶粒是高分子。如淀粉溶胶,蛋白质胶体等。

    4、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1)从胶体微粒大小,认识胶体的某些特征。由于胶体微粒在1nm—100nm之间,它对光有一定的散射作用,因而胶体有特定的光学性质——丁达尔现象;也正是由于胶粒直径不大,所以胶体也有它的力学性质——布朗运动;胶体粒子较小,其表面积较大,具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它选择吸附了某种离子,带有电荷,互相排斥,因而胶体具有相对稳定性,且显示胶体的电学性质——电泳现象。
    (2)根据胶体的性质,理解胶体发生凝聚的几种方法。正是由于胶体微粒带有同种电荷,当加入电解质或带相反电荷的胶粒时,胶体会发生凝聚;加热胶体,胶粒吸附的离子受到影响,胶体也会凝聚。如果胶粒和分散剂一起凝聚成不流动的冻状物,这便是凝胶。
    (3)利用胶体的性质和胶体的凝聚,可区别溶液和胶体。
    1)胶体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则无这种现象。
    2)加入与分散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电解质,溶液无明显现象,而胶体会产生凝聚。
    (三)胶体的制备方法
      制备溶胶的必要条件是要使分散质粒子大小在lnm~100nm之间。由于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在制备过程中还要加入稳定剂(如电解质或表面活性物质)。制备方法原则上有两种,一是使固体颗粒变小的分散法,一是使分子或离子聚结成胶体的凝聚法。
      常用的分散法有研磨法、胶溶法等。研磨法是把粗颗粒的固体放在胶体磨中研细,在研磨的同时要加入明胶等稳定剂。胶溶法是通过向新生成并经过洗涤的沉淀中加入适宜的电解质溶液作稳定剂,再经搅拌,使沉淀重新分散成胶体颗粒而形成溶胶,这种过程称为胶溶作用,如在新生成的Fe(OH)3沉淀中,加入少量FeCl3稀溶液可制得Fe(OH)3溶胶。
      凝聚法有多种方法,应用也比分散法广泛,主要可分为化学反应法、改换溶剂法等。所有反应,如复分解、水解、氧化还原、分解等,只要能生成难溶物,都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反应物浓度、溶剂、温度、pH、搅拌等)用来制备溶胶,这些被称之为化学反应法。例如:
      (1)利用水解反应
      教材中介绍的Fe(OH)3溶胶的制备,利用的就是FeCl3的水解反应:
    FeCl3(稀溶液)+H2O Fe(OH)3(溶胶)+3HCl
      如果将碱金属硅酸盐类水解,则可制得硅酸溶胶:
    Na2SiO3(稀溶液)+2H20 H2SiO3(溶胶)+2NaOH
      (2)利用复分解反应
      可用稀的AgNO3溶液与稀的KI溶液的反应来制备AgI溶胶:
    AgNO3(稀溶液)+KI(稀溶液) AgI(溶胶)+KNO3
      (3)利用分解反应
      把四羰基镍溶在苯中加热可得镍溶胶:
    Ni(CO)4 Ni(溶胶)+4CO
      (4)利用氧化还原反应
      把氧气通入H2S水溶液中,H2S被氧化,得硫磺溶胶:
    2H2S(水溶液)+O2 2S(溶胶)+2H2O
      基本上不看短文内容仅看选项,2010年高考有人竟然过了100分!
     

  • 上一篇资料:甘肃省武威十六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无答案)
    下一篇资料:高三化学基本理论复习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