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必修1 → 人教版 →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

2010年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观摩评比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课件--二氧化硫(吉林)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PPT 课件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1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3.43M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180
    • 更新时间:2010-12-16 10:06:28
    • 上传时间:2010-12-16 10:07:51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吉林省实验中学  刘旭虹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这一课时主要是二氧化硫的性质。教材意图在研究了硅、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硫及其氧化物,也是为后面硫酸的学习做准备。因此本节内容除本身内容的重要性外,在这一章的学习中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硫元素有非金属元素的多种变价,性质上有很多的特殊性,学好本节内容,学生可以进一步获得研究非金属单质极其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对后续系统掌握元素极其化合物的性质极其重要。
    另外,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两种典型代表之一。体现新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入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关注环境问题,体现了知识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联系,并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其中,在介绍二氧化硫主要的性质与应用时,不回避对环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指出化学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能的方向和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三已初步拥有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如酸性氧化物,初步了解有关二氧化硫与酸雨危害的知识,有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但由于学生是在高中阶段刚开始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尚不能认识到物质性质的多样性:既有一般规律又有特殊性。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2. 掌握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还原性和漂白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化学特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等,提高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来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性、还原性、漂白性等,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用途及酸雨的控制与科学处理,进一步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化学的价值。
    2.通过实验设计的微型化和环保化操作,形成科学的态度,增强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难点:探究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设计。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系列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知识、提炼方法—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学法指导: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观察、猜想、设计、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主动获得知识。
    六、教学模式
    本节课我采用了“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以酸雨的形成、治理为明线,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为暗线也是主线,设置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即问题链),在问题链的驱动下教学过程自然地发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投入到问题情景中,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情景素材 问题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课 视频:洛阳龙门石窟遭受酸雨袭击 导致酸雨的物质是什么? 观看、思考 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入手,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了解二氧化硫,进而治理酸雨。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一瓶盛满二氧化硫气体的矿泉水瓶 研究气体的物理性质从哪些方面入手?
    怎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硫是否易溶于水?怎样操作确保二氧化硫不会逸出,以免污染空气。 观察
    讨论、设计实验、预测现象、动手操作、观察、得出结论 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及实验探究能力。
    增强环保意识。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  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为什么称为“酸”雨?为什么对石窟雕像产生腐蚀? 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测现象、动手操作、观察、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及实验探究能力。
    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1、某校科技小组同学在某城市采集了酸雨样品,每隔一段时间测定的pH数据
    2、新闻视频
    观察现象,分析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得出结论,亚硫酸被氧化形成硫酸——酸雨形成途径之一。
    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测现象、动手操作、观察、得出结论。
    进而得出酸雨形成的第二条途径,二氧化硫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作用生成了硫酸。 以酸雨的形成为明线,以二氧化硫的性质推测为暗线,不断设置疑问,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在合作中分享喜悦,在分析问题及操作中领悟化学的严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上一篇资料:重庆市潼南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下一篇资料:2010年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观摩评比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课件及教案--走进含氯消毒剂(宁夏)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