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必修2 → 人教版 →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

《乙醇》教学设计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教(学)案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1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56.13K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57
    • 更新时间:2012-06-06 13:06:10
    • 上传时间:2012-06-06 13:07:05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马鞍外国语学校
      

    一、教材分析:
    乙醇是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课的内容,是继烃类化合物--------甲烷、乙烯、苯的学习之后,向学生介绍的另一种典型的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也可以为后面的糖类、油脂、蛋白质等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掌握科学方法,带动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了解乙醇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 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在此基础上,本节教材把知识的侧重点放在了乙醇的化学性质上,教材先介绍乙醇的结构式,并着力分析乙醇的两个化学性质(与钠反应﹑催化氧化)中化学键的断裂部位,目的是要说明—OH决定了乙醇的化学性质,从而紧扣官能团决定有机物性质这一主线。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烃的含氧衍生物、官能团的概念。
    (2)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索学习,获得乙醇的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有关乙醇的实验,提高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3.情感目标
    (1)通过比较乙烷和乙醇结构、性质的差异,认识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性质。
    (2)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人人动手实验,规范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实验,培养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点分析:
    (1)官能团的概念
    (2)乙醇的组成和分子结构
    (3)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
    四、教学难点分析: 使学生建立乙 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反应。
    五、教学方法分析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为重 点的素质教育,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 课程改革的要求、教育原理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醇与金属钠的实验改为探究实验。设计问题的情景,展示获取知识的过程,按“提出假设→讨论→思考→  给出事实→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模式进行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索知识。
    3、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法:播放动画展示乙醇的球棍、比例模型,使学生对乙醇分子结构有直观了解。播放动画展示乙醇的催化氧化,让学生对乙醇的催化氧化原理有直观了解。通过动画模拟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将瞬间变化定格化,帮助学生掌握乙醇的结构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4、分析、讨论、比较、演示法等。
    六、实验用品与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仪、试管、酒精灯、胶头滴管。
    乙醇、  水、碘单质、苯、Na、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酸性KMnO4溶液、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步骤设计意图
    【引入】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二日电 今天来自公安部交管局的消息说,全国查处酒后驾驶专项行动一周,共查处醉酒驾驶违法行为二千多起。浙江、山东、上海、江苏、北京查处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位居全国前五位。 学生听讲与思考。
     创设新闻背景意境,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顺利导入本节课。
    【展示】去年12月14日,30岁成都男子孙伟铭无证且醉酒驾驶,连撞5车后逃逸,酿下4死1伤的惨剧。昨日法院一审判处其死刑,称其已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据悉这是全国首例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对醉 驾者判处死刑的案件,引发刑法界广泛关注
     
    学生观察图片,发出感叹。
     

  • 上一篇资料:第四节《燃烧热和中和热》课件
    下一篇资料:《正确使用药物》教学设计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