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化学 → 人教新课标 → 第九单元 溶液 → 课题2 溶解度 →

课题2《溶解度》教学案+课件(江苏南京六合区龙袍初级中学)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PPT 课件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1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1.4M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104
    • 更新时间:2013-12-29 11:19:24
    • 上传时间:2013-12-29 11:20:54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
    六合区龙袍初级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2.过程与方法: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溶解度涵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如:鱼池缺氧和增氧等,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溶解度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  学  意  图
     [讨论]
    在上一节的活动与探究中,用的水都是20mL,其中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的质量是否相同?
    [分析讨论]
    由此可见,当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时,最好要注意什么?除此之外还要附加什么条件?
    [设问]
    在日常生活中,你思考过下列问题吗?蔗糖和食盐谁更易溶于水?
    ⑴ 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
    ⑵ 比较时要注意哪些条件对比较结论的影响?
    ⑶ 有没有一般的比较标准?
    [设问]
    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来溶解糖和食盐,你能判断糖和食盐谁溶解的多吗?
    [小结]
    我们把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溶解度。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讨论]
    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如何理解?
    [分析]
    溶解度的四个要素: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学生讨论
    交流发言
    得出初步结论:室温下,水中溶解的二者的量差不多,但温度升高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就多的多了。
    讨论、分析、比较的综合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阅读]P36:资料卡片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资料介绍:
    为什么用银器皿盛放的食品不易腐败? 阅读教材,理解溶解性是用来粗略表示溶解情况的。
    理解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让学生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事物。
    [讲解]
    我们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测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读表]P36:表9—1。
    [指导绘图]
    根据表9—1,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讨论][投影]
    1. 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 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和85℃时的溶解度。
    3. 从溶解度的曲线中,你还能达到哪些信息?
    [小结]
    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见学案设计) 理解表格中各数字的含义。
    根据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横坐标为温度,纵坐标为溶解度。
    结合自己所画的溶解度曲线,讨论、分析问题,并交流汇报。 通过亲手绘制溶解度曲线,更能清楚的理解溶解度曲线所蕴涵的意义,并知道亲身体验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过渡]
    前面我们所讲的都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又有何特点呢?
    [讨论]
    1. P38:讨论1和2
    2. 烧开水时,锅底有很多小气泡,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
    影响气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讨论]资料卡片:
    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在冬天,南方和北方一样吗? 分组讨论。
    交流汇报。
    形成共识。
    理解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什么。
    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分析,得出想法。 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常见的现象中提炼化学原理。然后从化学走向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学完本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吗? 讨论、交流、发言 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脉络化、系统化。
    课堂反馈练习 当堂练习,反馈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练习,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业】另见学案

  • 上一篇资料:《化学实验》测试题
    下一篇资料: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案+课件(江苏南京六合区金牛湖初级中学)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