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有机化学基础 → 苏教版 → 专题4 烃的衍生物 → 第三单元 醛 羧酸 →

基于科学取向教学论指导下的元素化合物课型教学设计以选修五第三章第三节《羧酸 酯》第一课时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教(学)案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0点(会员免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15.58K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12
    • 更新时间:2015-06-24 10:16:03
    • 上传时间:2015-06-24 10:16:41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基于科学取向教学论指导下的元素化合物课型教学设计
    ——以选修五第三章第三节《羧酸酯》第一课时为例
    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教学设计基于科学取向教学论的理论指导,针对本节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能力起点、教学目标(终点)等进行任务分析,力图帮助学生在获取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等知识的同时建立学习系统有机物的认知图式,通过类比、迁移等训练发展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模式。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选取了乙酸和乙酸乙酯作为羧酸和酯的代表物,为了避免重复,采取了“复习与提升”的编写策略,通过 “科学探究”复习了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而乙酸乙酯水解的学习是通过“科学探究”探索在不同介质和条件下的水解速率来完成。既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倡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又深化了学习内容及化学不同分支(有机化学与化学反应原理)之间的联系。通过资料卡片栏目等提供丰富图片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身边的羧酸和酯,提高学习的兴趣。
    学生情况分析: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知乙酸为酸性物质,但是没有从电离角度给予本质解释。在必修阶段,学生认识到乙酸中含有羧基,但是没有从官能团上升到物质分类高度,没有认识羧酸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没有真正建立有机物的分类观。
    ( 1) 不能从物质分类角度深刻认识羧酸具有酸的通性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虽然知道羧酸具有酸的通性,但是却不能顺利书写羧酸类物质与金属、金属氧化物、与碱或无机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的学生虽然了解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不同,但也不能完全理解比较三者酸性强弱的实验的原理。学生不太清楚羧酸的酸性也是由于电离出的 H+造成的。从结构上来说,—COOH 中的 H是可以电离的,而烃基中的 H 是不能电离的。认识到这一点,学生书写羧酸与上述各物质间的化学反应便不再困难。可见,学生在认识有机酸与无机酸的本质问题上,还是存在障碍的。
    ( 2)不能从化学反应原理的深度来正确理解酯化反应的可逆特点
    酯化反应也是可逆反应,也存在化学平衡。如何在反应中提高产物酯的产率? 如何提高酸的利用率? 如何从产物中高效地分离出酯类产物? 这些问题既是课本实验问题的延伸思考,其实也是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对于促进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有机物和有机反应是有很大意义的。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乙酸样品及相关实验,能够有序说出乙酸的主要物理性质。知道乙酸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中的H原子。
    2、以乙酸为代表物,建立乙酸的结构特点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羧基酸性、—OH被取代、α—H取代),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及相关反应方程式,分析断键、成键位置,判断反应类型。并能运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学科思想预测陌生酸类典型化学性质。
    等进行任务分析,力图帮助学生在获取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等知识的同时建立学习系统有机物的认知图式,通过类比、迁移等训练发展学生头脑中

  • 上一篇资料:基于科学取向教学论指导下的元素化合物课型教学设计--选修五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和课件
    下一篇资料:科学取向教学论指导下的高级技能课《有机合成》教学设计和课件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