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有机化学基础 → 人教版 →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 第二节 芳香烃 →

人教版化学选修5第二章《芳香烃》课件+教学设计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PPT 课件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1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1.29M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86
    • 更新时间:2016-10-08 14:49:13
    • 上传时间:2016-10-08 14:49:40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二节  芳香烃(2课时)
    广州市第三中学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有机化学内容分布在必修2和选修5中,必修2着重从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角度介绍典型有机化合物,淡化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有机化学的系统性。选修5在必修2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学习有机化学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和较为系统的有机化学核心知识。与必修2相比,选修5不仅在知识上进行了延伸和拓展,更在能力上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修2与选修5从《芳香烃》相关内容比较可以看出选修5站在化学学科核心知识层面上更加注重结构对性质的决定作用,关注学科本身的观念建构,同时对实验能力的要求大大加强。
     
    二、教学设计理念
    科学取向教学论指导下的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合物)课型的一般教学结构分为三个基本环节:
    1.建立学习新知识的认知图式:教师提供或学生回忆获取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某种线索
     
    2.获得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三重表征”:
    A.通过阅读材料、观察与分析实验现象或科学探究等活动获得宏观反应事实的认识;
    B. 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获得符号表征;
    C.运用理论模型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获得微观认识。
    3.认知图式的重建与巩固:
    A.通过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等精加工活动,重组新旧知识,发展元素化合物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模式;
    B. 通过回答应用性问题等活动促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巩固。
    本节教学设计基于科学取向教学论的理论指导,针对本节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能力起点、教学目标(终点)等进行任务分析,分为两个课时。第1课时回忆苯的结构及性质,迁移学习甲苯的结构及性质,帮助学生在获取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等知识的同时建立学习系统有机物的认知图式,学生在《脂肪烃》的学习中建立了“结构(官能团)决定性质”的认知程序,在本节书中要发展到“结构(官能团之间互相影响)决定性质”的层次。
     第2课时主要落实“思考与交流”中“设计苯与溴、苯与硝酸取代反应的实验方案”。
    苯与溴的取代反应是在必修教材中介绍过的内容,而“选修 5”意在通过设计实验来温故知新。《教师教学用书》虽然提出了一个“溴苯制取的实验设计方案”,但很粗浅,只证实有溴苯生成,没有提纯溴苯。2012 年新课标全国卷 28 题(必考见下),采用“三颈瓶装置”使苯与溴反应制取溴苯,有分离和提纯的步骤,高考的考查中能力要求较高。但在教学实际中做该实验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教师教学用书》建议不实施实验,只进行实验设计。由于缺乏动手做实验的体验,导致其实验设计多是推断式的、未经过实践检验的。其分离提纯溴苯实验设计的误解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误认为是铁在作催化剂新教材使用至今仍有人误认为是铁在作催化剂,持这种观点的人显然是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即铁与溴接触怎么不会反应呢?新教材为了避免此类错误的出现,在反应方程式中注明了催化剂是 FeBr3。尽管如此,仍然有人在设计分离提纯溴苯实验方案时,直接将反应完成后的混合物过滤——除去作催化剂的铁屑,然后再在滤液中加入 NaOH 溶液……
    (2)误认为作催化剂的 FeBr3不溶于溴苯仍附着在铁屑上误认为铁与溴反应生成作催化剂的 FeBr3不溶于溴苯,仍附着在铁屑上。持这种观点的人很普遍,因而设计分离提纯溴苯实验时,溴与苯反应完成之后的第一步仍然是过滤——除去铁屑,继而是向滤液中加入 NaOH 溶液除去未反应完的溴,分液……事实上生成的 FeBr
     

  • 上一篇资料: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学建议
    下一篇资料:人教版化学选修5第二章《乙炔》课件+教学设计(广州市第47中学)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