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化学 → 人教新课标 →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四单元教材概析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教(学)案
    • 教材版本:人教新课标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0点(会员免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6.05K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135
    • 更新时间:2008-07-31 13:19:03
    • 上传时间:2008-07-31 13:19:30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本单元概况

    本单元教材共分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四个课题。它们包括原子结构模型、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核外电子排布观念、离子、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及其有关的计算等内容。本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单元教学要求

        课题1  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知识,所以建议尽可能使用电影、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关于原子质量,书上给出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绝对质量,并指出它们数值太小不便于记忆、书写和计算,只能使用相对质量。考虑到此时学生尚无同位素的知识,不便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所以此处只能要求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做含糊的、初步的了解(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作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使用)。本课题要求阅读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题2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对物质的基本成分,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本课题在学习了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就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为什么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这是学生初学化学时容易犯的错误。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会写、会读、会用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通过分散难点,逐步记忆的方式减轻对枯燥乏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为了加深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加强教材的前后联系,教学中要组织好本课题的课堂讨论,使学生能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课题3  本课题包括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两部分内容。在第3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许多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本课题介绍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是教学重点。为了说明离子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就必须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为教学作一个铺垫。因此教材编写了第一段“核外电子的排布”。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它有不同于宏观物体运动的规律,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对电子层的了解有一定困难,是教学的难点,但不是教学的重点。此处只要求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有一个初步观念就可以了。至于原子结构示意图,仅仅作为原子结构的一种表达手段,教学上不作要求,习题上也不要求会画。

        本课题教学时力求掌握分寸、直观教学。可以采用电教手段和生动的比喻,充分利用

  • 上一篇资料: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全章教案2
    下一篇资料:电子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