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真全面审题,明确要求:问题要求回答什么,达到什么要求,要通过全面认真地审题,咬文嚼字领会题意。否则,往往会答非所问。离题千里,要避免这种现象,还要吃透教材内容,从中悟出道理,迅速得出问题的结论。
2.文字紧扣中心,简明扼要:审题后,要精心组织语言文字,紧扣中心内容字不在多,在于抓住要点,做到语言的严密性和规范化,准确地得出问题的结论。
1.原因解释型:
[例1]在实验室对玻璃仪器进行洗涤时,油脂可先用洗衣粉洗涤,再用清水冲洗。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壁上的难溶物,可先用稀盐酸洗涤,再用清水冲洗。请分析这两种洗涤的原理是否相同。
【解析】:解答此题所用知识点有①乳化作用,②溶液与乳浊液,③瓶壁上的不溶物是碳酸钙,④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
【答案】:洗衣粉洗涤油脂,主要是利用了洗衣粉的乳化作用,将油脂分散成许多细小的液滴存在于水中,并随水流走,油脂没有溶解,形成的是乳浊液;用稀盐酸洗涤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壁上的难溶物,是稀盐酸与该难溶物(碳酸钙)发生了化学反应,使其变成了可溶物,形成的是溶液。所以它们的洗涤原理是不同的。
[例2]实验室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和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都装有少量的水,其作用是一样的吗?并简述理由。
【解析】:要解答此题必须能再现两个实验的现象,并且对它们反应后的产物及性质了解后才能正确解答。
【答案】:不一样。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装水的目的是除去反应生成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做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装水的目的是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例3]在石灰水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为什么在空气中久置后,溶液的红色就会消失?
【解析】:解答此题要依据酸碱指示剂遇酸性、碱性溶液发生颜色改变的原理。
【答案】:由于石灰水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和水,所以红色会消失.
2.分析推理型:
(1)你所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2)请你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解析】:此题看起来较为简单 ,不少同学回答是蜡烛熄灭,其原因是大烧杯倒扣着隔绝了空气。这样的回答是不严谨的。其一,现象应该是从上到下依次熄灭,而不是用熄灭一词就可以代替的。其二,原因不完整。应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要上升,从上至下逐渐充满烧杯,且二氧化碳又不支持燃烧从而使蜡烛从上至下依次熄灭。【答案】:见【解析】。
3.实验设计型:解答时的三个要点: ①写出实验操作的步骤,②写明实验现象,③得出结论。对设计的实验要求操作简单可行、现象明显。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pH试纸的正确使用方法:“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不能把pH试纸直接伸入烧杯中或将pH试纸先用水润湿后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