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复习 → 专题复习 → 综合复习 →

兴化市2011年初三化学中考专题复习--初中化学信息给予题及其解法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教(学)案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1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145.65K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49
    • 更新时间:2010-10-19 07:58:46
    • 上传时间:2010-10-19 07:59:55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初中化学信息给予题及其解法
    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    
    所谓信息给予题又称化学新信息题、化学新情境题,其形式是根据题中提供的新信息、新知识,要求考生利用已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过短时间(有限)的临场阅读(自学)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特点是:构思别致、题材新颖,思维富于灵活性、潜在性和创造性。它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也能反映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加工处理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初中化学信息题的来源主要是初中知识的延伸或扩展、初高中化学的衔接知识及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初中三年级既是化学起始年级又是毕业升学年级,也就是说初中学生对化学刚刚入门,一方面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不很灵活,遇此类陌生题型时容易造成失分;另一方面学生在这一年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因此作为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抓住信息特点,在教学中务必要授“渔”于授“鱼”中,学生遇到问题方能游刃有余。
    信息给予题的基本结构是由“题干”和“问题”两部分构成。因此解答好信息给予题应注意以下三个环节:一是认真审题,获取信息;二是结合问题处理信息;三是根据信息,应变创新(创设新情境)。解题中不单是机械模仿,也不是随意发挥。即要求学生能把现场自学所得概念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抓住信息特征,将“新”、“旧”知识衔接,问题便迎刃而解。下面结合实例,谈谈解信息给予题的思维技巧。
    例1.186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法首先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做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下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上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根据以上内容,请你归纳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
    (1)                            ;(2)                                 ;
    (3)                            ;(4)                                 。
    解析:本题是一道阅读理解题,要求从题目中提供的信息中归纳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还考查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抓住关键字词,如“小刀切割”、“浮于水面”、“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等,归纳金属钠所具有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光泽、硬度、密度、熔点等。
    答案:略
    例2.已知氨气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是空气的污染物之一。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得知氨气也有还原性。运用类比的思想,既然氨气具有还原性,能否象CO那样还原CuO呢?于是他们设计实验制取氨气并探究上述问题。请你参与该小组的活动并完成下列研究:
    (一)制取氨气
    ①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制取并收集氨气应选用上图中          和           组合(填序号)。
    (二)性质探究
    该小组成员用注射器抽取实验(一)中生成的未经干燥的氨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氨气还原性并验证其产物。(夹持装置未画出,碱石灰是NaOH和CaO固体混合物):
    ③有同学发现该装置在设计上有一定的缺陷,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他认为还应该在A、B之间增加一个干燥装置。于是他选择了下图中的      (填“甲”或“乙”)。
    ④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黑色粉末变为红色物质,无水CuSO4变蓝,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单质。请写出NH3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问题讨论
    ⑤有同学认为:NH3与CuO反应生成的红色物质也可能是Cu2O。
    已知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时,能生成CuSO4和Cu和水。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该红色物质中是否含有Cu2O。
    解析:这是一道应用型信息题,而且阅读量较大,需要处理的信息很多,解题时要把握题给信息的实质,结合新旧知识,对要解答的问题进行分析、辨别,它侧重考查学生接受并运用新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1)决定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因素;(2)CO还原CuO的现象分析;(3)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产物以及现象的分析。
    答案:略
    例3.分析反应:Zn+CuCl2=ZnCl2+Cu;Cu+2AgNO3=Cu(NO3)2+2Ag;可以得到:Zn、Cu、Ag三种金属单质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用相似的思维方法类推到反应:C12+2NaBr=2NaCl+Br2 和Br2+2KI=2KBr+I2 中, 可判断:Br2、I2、C12三种非金属单质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已知X、Y、Z为非金属元素,其单质或化合物间可以发生如下反应:(1)X2+K2Y=2KX+Y    (2)Z2+2KX=2KZ+X2
    (3)Z2+Na2Y=2NaZ+Y,则X、Y、Z三种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规律型信息题,根据题给信息总结规律,可得出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活动性强弱规律:活动性强的非金属元素可以将活动性弱的非金属元素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运用此规律判断: X、Y、Z化学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Z>X>Y。
    答案:略
    例4.碘化钾(KI)溶液与淀粉溶液混合时无变化,但遇到如Cl2、NO2、ClO2、SO3,均能跟KI反应生成碘单质(I2)而使溶液变蓝色(KI溶液与O2无作用)。现用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所得气体通入碘化钾淀粉溶液中,发现有变蓝现象,再将另一些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这些沉淀难溶于稀硝酸。这些实验有助于解释用KClO3和MnO2制得的O2有异样气味。
    (1)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加热所制得的O2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气体是           。
    (2)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加热所制得的O2如果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中往往有酸雾出现,由此估计,用该方法制得的O2中还可能混有的杂质气体是                。
    解析:这是一道情景解答型信息题,

  • 上一篇资料:兴化市2011年初三化学中考专题复习--寻找突破 轻松推断
    下一篇资料:课题2《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课件(人教新课版化学九年级)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