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必修1 → 苏教版 → 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

2.2《镁的应用及提取》说课(苏教版化学必修1)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教(学)案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1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23.02K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36
    • 更新时间:2011-09-17 12:45:58
    • 上传时间:2011-09-17 12:46:27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镁的提取及应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镁的提取及应用》,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1(苏教版)中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中的第二单元第4课时的教学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法、教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完成我今天的说课。您的聆听是对我的指导,您的支持是对我的鼓励!谢谢大家!
    一、说教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镁的提取及应用”是继学生学习了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典型的非金属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和典型的金属元素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后,学习的另一种从海水中获得的典型金属元素。本节课仍沿袭了以海水资源为背景,通过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这一过程为知识主线,在“工业生产——性质探究——社会应用 ”线索下,从工业生产实际出发,依托实验探究方法,探讨了海水中提取镁的方法;海水综合利用与资源循环利用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取相关镁的化学知识和实验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同时,认识到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化学科学密不可分,从中体会化学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感受环境保护和经济观念带来的效益,形成学好化学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生活的学习目标。我认为这样的安排既有沿袭又有转换,从横纵方面加深学生对典型非金属元素和典型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突破学生以往的思维定势,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和立体性,也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非金属与金属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的知识体系引线,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教材处理
    本节课内容包含了“从海水中提取镁”和“镁的性质”两部分,我在教学中设计了“明”、“暗”两条线索。明线为“从海水中提取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海水资源的特点和工业生产中的经济效益、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等问题,层层深入探讨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原理、流程。由于之前学生在有关金属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过程中,已有了一定的学习思路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因此将“镁的性质”学习设计为暗线,穿插在“从海水中提取镁”这条明线中,并通过“发现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三个环节来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理解以及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的认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镁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海水中镁的含量、镁的存在形式;
    (2) 通过对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的讨论,理解工业生产中海水提镁的原理与过程;
    (3) 了解镁的物理性质、掌握镁的化学性质、熟悉镁的原子结构,形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问题探究、合作讨论,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利用已学的知识,在讨论中步步深入,层层揭示问题的答案,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习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方法;
    (3) 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重温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进一步获得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4) 体验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在探讨如何从海水得到镁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也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理解工业生产中海水提镁的原理与过程同时增强了利润意识和环保意识;
    (3) 感受、鉴赏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4.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原理和流程、镁的化学性质、更进一步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性质这一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 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原理和流程。
    二、说学法
    高一年龄段学生特点:比较好动,注意力易分散,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从海水中获取卤素及金属钠的方法等相关知识,已初步具备了认识物质的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将其运用到海水中提取镁、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习中,一则方法迁移的学习方法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二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运用已学的知识去掌握新知识的乐趣,有助于镁的性质学习。但是,对于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产实际却比较生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创设情境、采用探究实验等方法使问题更加直观化,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三、说教法
        采用“创设情景——发现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从生活实际引课,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问题链”的设置,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联想、实验、讨论、类比等方式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新问题,层层推进,获得新知。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 上一篇资料:1.1.4《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单元复习检测题(苏教版必修2)
    下一篇资料:3.1.2《苯酚》教学设计(北京市一等奖)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