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化学 → 人教新课标 →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 复习与检测 →

南京市初三化学教学研讨公开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件+教学案)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PPT 课件
    • 教材版本:人教新课标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1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1.78M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131
    • 更新时间:2012-03-10 13:38:48
    • 上传时间:2012-03-10 13:44:01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南京市春江学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继《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后学生具体地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角度系统地学习物质,并研究其组成、性质、制法的开始。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小学自然科学知识入手,通过对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研究,引出空气的组成及相关成分的性质与用途,并由此自然地引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符合学生认知的一般性规律;接着,再对空气中一种重要的成分氧气进行重点学习——在氧气的性质这一部分,从实验操作到现象的观察和对比分析,以此得出氧气的化学性质,在氧气的制取一节,做为气体制取的起始课,通过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系统介绍,使学生掌握气体制备的一般方法,为今后学习有关气体的制备奠定基础;同时,教材也在对实验原理的教授过程中,通过对比归纳,引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的定义,这种由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做为一堂单元复习课,最忌讳的就是“炒冷饭”(将课堂上已学过的知识生硬的照搬一遍),或者是“满堂练”(通过大量的练习题为学生进行所谓的“知识巩固”)。这样做,一来学生对于他们已掌握的知识再也提不起兴趣去重新回忆,会使得整节课都“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他们不会主动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二则大量的练习题,甚至是反复练习,极容易陷入“题海战术”,让学生丧失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所以,如何在复习课中既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愿意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又让他们在复习过程中,既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甚至升华,并在此基础上得以提升能力,获得学习化学的成就感,就成为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完成教学目标的设定:
    第一,通过对比和综合,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为了使本节课的内容更加的具有整体性,我将教材的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剖析——物质、概念和实验。这样做,一来避免了完全按照教材三个课题走的新授课思路,二来,纵向的对比和综合,更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学生理解上的完整性。而在每一块教学中,我也多次运用到对比和综合:
    (如一)在物质这里,将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活泼与否进行对比,接着再对其用途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对比与思考,既加深“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这一理念,又对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知,然后,又从性质出发,让学生思考本单元中的哪些实验验证了氧气和氮气的相关化学性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其实已经不是简单的回忆,还包含着更多的思考与分析,由此,学习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如二)在概念这里,通过混合物和纯净物本质区别的对比,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接触到的纯净物,学生在大量思考的过程中,不难发现,生活中的纯净物其实非常少,且生活中所认为的某些“纯净物”,和化学中的定义,其实是有所区别的。
    第二.通过演绎、探索、运用和拓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近几年的中考趋势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科学探究题出现,这些题更趋向于考察学生在对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和探索,对知识进行再运用,由此拓展学生的思维,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在本节课设计上,我有如下两个知识点着重于与此方面的培养:
    (其一)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关系,在这里,首先是由一道练习题出发,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反应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接着,由学生得出的结论出发,将此关系通过“欧拉图”引导学生进行辨析,最后,将此知识迁移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混合物和纯净物、氧化反应和燃烧中,通过知识的再次运用,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认知;
    (其二)氧气的制取这一知识点,我在这里设计了两道综合性联系——第一道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常州市的一道中考题,但是将中考题中纯文字性的表述转换为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录像展示),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观看录像,指出错误,并给出理由,这样既避免了在课堂上重复新授课实验的尴尬局面,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 “找茬”、“攀比”的心里,让他们主动,甚至是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获得复习知识、组织科学系统的语言回答问题、展示自我的机会;第二道练习题的综合性更加强一些,要求学生既要考虑到如何制较多的氧气,又要考虑到做木炭、铁丝、硫、蜡烛燃烧实验的具体过程以及注意事项,由此选择性的去收集氧气,当然,在做这道练习题之前,已有意识的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了一定的复习,即为学生“搭好台阶”,让他们既享受到成功获取知识的喜悦,也能深入的思考,对知识进行运用和拓展。
    总之,在整体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发言”之上,更多的倾向于采用问题讨论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揭露矛盾,解决困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知道许多物质在氧气中和空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及其原因;
                3、知道混合物、纯净物,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催化等相关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初步掌握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联;
               2、通过分析讨论,能够对相关概念的关系形象的用图示进行表达;
               3、通过对氧气制取装置的分析与讨论,能从不同角度对氧气的制取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由南京空气质量报告分析,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南京的空气质量,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2、通过对比讨论与反思,形成学生综合考虑问题、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及用途,氧气的化学性

  • 上一篇资料: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课件(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化学)
    下一篇资料:南京市初三化学教学研讨公开课--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