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有机化学基础 → 人教版 →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 第三节 羧酸 酯 →

3.3《羧酸 酯》教案+学案(共28套)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教(学)案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1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11.37M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47
    • 更新时间:2018-08-19 19:16:01
    • 上传时间:2018-08-19 19:17:12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酯的概念;掌握酯的水解反应,进一步理解可逆反应。
    2、通过酯水解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实验能力,观察、分析、对比综合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酯水解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设计方法、观察方法;通过酯的学习深化学习具体物质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酸和碱在酯的水解反应中的不同作用,领悟内外因的辩证关系;结合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强化对化学反应本质的辩证认识。通过酯水解反应的实验培养学生探索、创新品质。
    【学习重点、难点】
    乙酸乙酯的结构特点和主要的化学性质。
    【教学用具】
    试管、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乙酸乙酯、蒸馏水、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胶头滴管、
    量筒、温度计、球棍模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情回顾】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218OH溶液和CH3COOH溶液的反应。
    2.强调18O在哪一种产物中,不要漏写。并且能判断酯化反应的过程中,羧酸和醇脱水的规律是怎样的?
    3、注意断键后的连接方式。 思考、回答并找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1.CH3COOH+H18OCH2CH3  CH3CO18OC2H5+H2O
    2.羧酸脱羟基、醇脱氢原子。 

    回忆旧知识酯化反应,为接受新知识酯的水解反应奠定基础。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思考与交流】
    请同学们根据生活中对酯的了解,结合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中,你能得到哪些有关酯的信息?(定义、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板书】二、酯
    【板书】1.酯的概念:酯是羧酸分子羧基中的羟基被-OR取代后的产物。 

    根据化学方程式给酯下定义,学生之间互相补充,最后教师小结。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思维能力,由个别上升到一般的认识。
    【板书】2、物理性质:
    【点拨】让学生结合制备乙酸乙酯实验,生活中常见的酯并且阅读课本第154页物理性质部分,并回答酯的①气味;②密度;③溶解性。 阅读、总结并回答:
    ①低级酯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
    ②密度比水小。
    ③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 
    培养学生自学及归纳能力。
    【板书】3.酯的结构
     
    【设疑】根据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酯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哪个键容易断裂? 思考并回答:
    碳氧单键易断裂。 
    渗透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化学思想。
    【过渡】断键后是否生成酸和醇呢?这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设疑】(1)怎样设计酯水解的实验?
    (2)酯在酸性、碱性、中性哪种条件易水解呢?
    (3)通过什么现象来说明酯水解速率的快慢?
    【评价】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并指导学生按以下方案进行实验。
    指导(1)温度不能过高;(2酯层的变化情况。(通过酸碱指示剂来判断)
    【设问】(1)酯的水解反应在酸性条件好,还是碱性条件好?(碱性)
     思考、猜想。
    根据(1)、(2)两个问题,讨论酯水解实验的设计方案。
    分组实验
    酯层的消失快慢现象:
    Ⅲ完全消失
    Ⅱ消失较慢
    Ⅰ几乎无任何变化
    推理出Ⅰ、Ⅱ中乙酸乙酯没有反应;Ⅲ、Ⅳ中乙酸乙酯发生了反应。
    酯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水解,中性条件下难水解。
    思考后回答并互相补充:
    (1)碱性条件好,碱作催化剂,它与生成的酸反应减少生成物的量,使可逆反应向右进行的程度大。
    (2)H2SO4作催化剂好,浓H2SO4不仅起催化剂作用,还兼起脱水剂作用,使可逆反应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Ⅰ为对照实验,按Ⅲ由至Ⅰ酯层的消失,更容易辨别。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实验能力及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思维能力。
    进一步培养探索、创新品质。
    在条件不同,反应向不同方向进行的程度大来领悟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领悟化学反应的辩证关系,为化学平衡移动积累些
     

  • 上一篇资料:3.2《醛》课件(共30套)
    下一篇资料:3.3《羧酸 酯》课时练习(共53套)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