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各主要成分占空气总体积的体积分数;
2.学会用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3.通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活动的设计,了解科学探究的程序,培养科学探究、自主学习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意识。
2.通过实验探究和阅读,培养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初步形成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做出科学判断的意识。
重点:空气的组成。
难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满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