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化学 → 人教新课标 →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

《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教(学)案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1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831.59K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44
    • 更新时间:2010-08-31 23:24:53
    • 上传时间:2010-08-31 23:25:46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大连市第五十一中学

    一、设计意图:

    教材中碳单质是初中学生学习氧气之后首次全面学习的固态非金属单质,此节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氧气学习的继续,同时为后面学习金属单质打下基础。 教材编排首先对碳的典型单质——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物理性质、用途进行学习,而后再简介无定型碳,最后安排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学习,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主要是常温下的稳定性和高温下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一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是初中化学中继二氧化碳之后的一种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一氧化碳的性质学习难度不大,有利于学生探究。此节内容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紧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一氧化碳是学生初中学习的第一种有毒物质,是典型的环保素材、自我保护素材。对一氧化碳的学习,既可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又可提高学生自我保护和环保的能力。

    因此,无论从教材的位置看,还是从学生的知识贮备、能力水平上分析,碳和一氧化碳的学习都可以作为提高探究性学习水平的最佳选择,其内容、难度均适合,是学生学习的成长点。

    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感觉难度都不算太大,但知识很零散不好记忆,其实二者在化学性质有着很多共同之处,所以我将碳单质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在一课讲授,这样既能让学生寻到规律更容易掌握,也真正体会和运用了对比学习这种方法。

    教学中的改进:

    1.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都采用微型实验。

    2.碳的还原性的验证,不是采用传统的方法来准备药品的。氧化铜是课前用碱式碳酸铜制取得到(效果要好很多),用水和匀了,黏度调合适,涂抹在5毫升试管底部,转匀;木炭粉研细加入,将氧化铜全部盖上(防止生成的铜被氧化),放置一天晾至半干后进行实验,可形成铜镜,现象很明显。

    3.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的验证,采用下图所示装置来完成:

     

     

     

     

     

     

     

    二、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比学习以及对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碳和一氧化碳的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2.通过一氧化碳中毒机理进行微观分析,使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剧毒性。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对碳的还原性的实验探究,初步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技能;

    2.通过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现象,对中毒机理进行微观分析,揭示通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木炭还原性实验验证,使学生体验探究、体验成功,培养化学学习兴趣;

    2.通过引导学生对CO的全面认识过程,初步训练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

    3.引导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形成知识,明确物质的化学性质源于化学实验的化学思想。

    三、重、难点设置及突破方法:

    由于碳和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已经了解,理论上容易理解,现象也随处可见,所以在知识的处理上也不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通过化学性质的学习知道二者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使用CO时的防毒意识和处理手段。

    突破方法: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和以及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氧化碳的毒性则通过动画及情景故事或事故等生动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环保意识。

    [难点]

    碳和一氧化碳还原性的理解;碳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的验证。

    突破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以及动画和课件的演示,使学生能直观的看到反应物和生成物质的关系,加深对还原性的理解,从而知道还原性是一种得到化合物中氧的性质。

    碳的还原性的验证,本来是一个难度很高的实验,经过老师多次试验改进后由学生动手探究,容易操作,现象明显。实验时引导学生着重观察两个问题:观察CuO 是否变色,澄清石灰水是否浑浊,描述现象,推测产物,得出结论。

     

  • 上一篇资料:引言
    下一篇资料:《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