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必修2 → 人教版 →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

2010年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观摩评比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说课稿--化学能与电能(湖南)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教(学)案
    • 教材版本:人教版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1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15.35M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501
    • 更新时间:2010-12-17 18:21:12
    • 上传时间:2010-12-17 18:16:28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单          位:湘潭县第一中学
    联  系   电  话:13975232108
    邮          编:411228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从六个方面谈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化学与能源”“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等知识的扩展和应用, 同时是对上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中关于“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同时其也将为后面学习其它常见电池的原理,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电化学”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在前面提到的教材安排上、物理课上所学电学知识和生活常识都为本节课在识层面作了充分的准备。
    情感层面:加上在日常生活中电池扮演着许多重要的角色,使得学生对电池充满着好奇和探知欲望。
    能力层面:已经习惯了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基础实验技能。
    这些将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也为提高学生 的课堂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创造了条件。
    基于这些:二、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在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探究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并提出猜想,实验验证,从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初步掌握电极判断;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在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的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从而认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掌握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改变影响实验的一个因子。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学会与他人合作,主动交流。
    教学重点: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初步掌握电极判断方法;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体会科学探究中的常用方法和一般过程;培养合 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构成条件的探究。
    三、学法与教法分析
    具体教学目标的实现需学法教法的支撑
    学法指导:先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每3个人为一合作小组(其中一人为新闻发言人,一人主操作,一人主记录,要求3个人即分工又合作。 )引导学生采用分组实验探究法进行学习。
    教法分析:本节课采用与学法相对应的实验探究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以组织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个中心两条主线
    即以学生活动解决问题为中心,在熟悉的知识中发现问题在教师的支持下提出再假设讨论方案从而进行科学探究最终获得答案。又在新的知识中发现新的问题-----如此循环。在知识主线中突出程序性知识,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衔接。谈化陈述性知识。能力主线中以知识为载体突出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的(四)教学过程:
    ㈠、以国庆60周年题材为背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突显高能电池在游行彩车中的作用。从而提出问题:常见电池有哪些?在学生作答的基础上追问:它们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从而激发学生对电池工作原理探究的浓厚兴趣,引入课题。
    分组实验:将锌片、铜片插入稀硫酸,观察有何现象?
    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Zn + 2H+ = Zn2+ +  H2↑,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总有学生会不小心将锌片、铜片靠在一起插入稀硫酸中,并观察到异常的实验现象。让发现异常情况的小组汇报他们的实验过程。其他小组按汇报过程进行操作。
    ㈡从而引发认知冲突,追问这又为什么呢?
    进入大胆猜测阶段: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假设,并对每种假设分析论证。学生答案千奇百怪,有如:
    可能锌粒上的气泡从溶液中跑到铜片上; 引导(认真观察实验 现象无气泡移动)
    可能是铜与硫酸反应,Cu失去电子给了H+;引导(实验中溶液没有变成蓝色)
    可能锌表面的电子流到了铜片上被溶液中的H+ 得到后产生H2。等说法怎样验证:
    谈论而后得出方案:要能见到电 子的流动可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在导线之间接入电流表。平行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注意观察铜片表面和电流计指针)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体会成功的喜悦!电流产生啦!教师进一步用多媒体对实验探究情况进行演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分析这一装置中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从而引出原电池的概念。原电池的定义: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㈢、电池形成后自然要分辨出其正负极,也就自然引出新的问题:怎样判别原电池正负极?
    引导学生猜测,讨论并提出合理解释:学生不难从刚才所学知识从电子流动的方向得出结论。
    怎样用实验验证假设呢?
    学生分组实验:在干电池和锌铜原电池中分别接入电流表,从指针 的偏转方向的出结论。
    教师与学生一起做出归纳结论:原电池正负极的判别:
    1、从实验现象可判别正负极。
    2、电子的流出极是负极。
    3、失电子极是负极。
    4、发生氧化反应的极时负极。
    ㈣、引导学生分析:原电池的组成部分有哪些?从而提出问题: 那么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怎样的呢?
    在教师的支持下提出方案:改变影响实验的一个因子。分别从电极,溶液,电路三个角度进行探究。
    分组实验探究:
    第一大组:进行电极探究,分别将电极换成:铁、铜,锌、碳,锌、锌。
    第二大组:进行溶液探究,分别将稀硫酸溶液换成:硫酸铜溶液,换成酒精。
    第三大组:进行电路探究,分别将锌片,铜片插入两杯稀硫酸溶液中。
    汇报得出结论(引导在汇报知识收获时不忘合作成功的关键)由此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1、活泼性不同的两极。
    2、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
     引导学生从原电池的定义角度分析原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则对这样的反应有何要求?从而得出另外一个形成条件:4、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㈤、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成果汇报一: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的优势
     

  • 上一篇资料:2010年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观摩评比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说课稿--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天津)
    下一篇资料:2010年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观摩评比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说课稿--化学能与电能(宁夏)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