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化学 → 人教新课标 →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全套教案(人教新课标化学九年级)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教(学)案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1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24.46K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36
    • 更新时间:2011-03-20 01:34:46
    • 上传时间:2011-03-20 01:35:17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第六单元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学习目标】
    1、 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 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 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教学策略】
    1、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在“水的净化”课题中学生对活性炭和木炭的吸附性已有了解,因此学生已具备用探究的方法认识不同碳单质的一些特性以及用途的能力,建议尝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2.组织好“活动与探究”。
    ①玻璃刀刻划玻璃。
    分析:比较不同物质硬度的方法。
    ②不同型号铅笔芯的导电性能强弱。
    结论:石墨具有导电性。
    ②介绍防毒面具、回忆自制净水器中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3.讨论。
    ①金刚石为什么比石墨坚硬?C60呢?
    ②课本讨论题。
    ③比较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差异,说明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4. 练习。
    除了完成课本习题外,可尝试让学生归纳碳的不同单质的特性。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废旧电池中的碳棒、不同型号(2H、 HB、2B等)的铅笔以及铅笔芯、玻璃刀、冰箱用去味剂、碳素墨水、墨块等物质,观察家长的钻石首饰等。
    教师:尽可能提供一些碳单质的实物样品;供学生实验用的一些仪器:导电装置、玻璃边角料等;有关如天然金刚石的存在、石墨炸弹、活性炭吸附性的发现和应用等资料。
    课题2 ━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策略】
    本课题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掌握制取气体时实验仪器和收集方法的选择。鉴于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学过氧气的制法,具备一些制取气体的简单知识,可以选择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实验装置的选取,使学生尽快地从简单模仿到有目的地选择。
    1.实验装置的设计。
    建议教学中先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分析制取二氧化碳与制取氧气所用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的性质,从课本“活动与探究”提供的仪器中选取适当的仪器进行搭配,学生可以先用简图示意,有条件的最好提供实物,在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要求能说出理由),并从中选出正确的和最佳的设计装置。
    2.实际操作。
    ①用选出的装置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②检验所收集的二氧化碳是否充满;
    ③检验所收集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3.课后思考。
    ①若实验需要一瓶纯净的二氧化碳,可否采用收集人体的呼出气体的方法制备?
    ②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是否适合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
    4.课后实践。
    尝试利用一些生活用品如饮料瓶等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
    【学习目标】
    1. 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4.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教学策略】
    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它的化学性质并不难掌握,相对来说学生对一氧化碳的了解并不多,另外两者性质的巨大差异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难度,建议在二氧化碳的教学中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为主,一氧化碳的学习则通过教师边实验边与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对比,同时启发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方法来掌握。
    1. 课前由学生尝试设计一份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报告(形式不限),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完成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实验6-3]、[实验6-4]、[实验6-5]、[实验6-6],并填写学生自己设计的探究报告。对设计有新意的探究报告可以在同学中传阅或张贴。
    2.关于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可以在阅读课本以及有关信息库的知识后,采用讨论的形式分析二氧化碳的功过,归纳二氧化碳的用途。展示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的实物,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 教师可对[实验6-8]作简单说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力的200倍;完成[实验6-9]后,可与碳还原氧化铜进行对比,总结出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碳的化学性质有相似之处。
    4.指导学生采用列表对比的方法巩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5.能力训练:①对课本上的部分习题进行讨论。②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对比后,分析造成性质巨大差异的因素是什么?从而得出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的结论。③利用所学知识,归纳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方法。④通过查阅资料、交流信息等,就温室效应写一篇小论文。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二氧化碳的用途。
    能力训练点:1.通过对CO2物理性质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灯火实验等的介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能灵活应用CO2性质的有关知识。
    德育渗透点:1.通过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了不行,没有也不行的事实,以及CO2不支持燃烧的实验,培养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
    2.通过对温室效应,广西桂林地区溶洞的奇特景观的简介,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保护环境意识,激发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以求甚解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CO2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2.难点:CO2的检验方法及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疑点:当CO2在空气中的含量超过1%时,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可是为什么CO2无毒?
    4.解决方法:
    (1)借助于实验和实验提纲,在

  • 上一篇资料:第九单元《溶液》全套教案(人教新课标化学九年级)
    下一篇资料: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全套教案(人教新课标化学九年级)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