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复习学案(基础知识部分)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物质是由 和 构成的;分子的 和 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 会破裂,而 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将一个鸡蛋洗净后,放入装有食醋的杯子中,分析现象及原因.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以下涉及物质时,都写化学式)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
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3Fe ,5Al2O3 ,2H2 . 写出下列化学语的符号:4个钠离子: ,2个氯气分子: ,氮气 ,4个硫酸分子: ,氧元素: ,3个碳酸钠分子: 2.化学式的书写根据。 (1)因为物质的组成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因此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实验结果。 (2)还可以应用元素的化合价来推求。 3.化合价。 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化学上用“化合价”表示原子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1)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a.氧元素通常显 价; b.氢元素通常显 价; c.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 价,非金属元素显 价; d.一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②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 ③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相互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因此,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1价 K、Na、H、Ag、NH4 +2价 Ca、Mg、Ba、Zn、Cu -1价 F、Cl、I、OH、NO3 -2价 O、S、SO4、CO3 4.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书写有一定的区别: 化合价 离子 表示方法 用+1、+2、-1、-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1”不省) 用+、2+、-、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1”省去) 实例 +1 -1-1 +2 Na、Cl、OH、Ca Na+、Mg2+、Al3+、Cl-、SO42- 联系与区别 同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和离子电荷通常在数值上相等,位置不同,正、负号的写法不同。 5.化学式的书写 (1)氧化物的化学式书写: 在右,例如,二氧化碳: ,氧化镁: , (2)一般化合物书写:金属元素的符号在 ,非金属元素的符号在 。 例如,氯化钠: ,氧化铁: ,硫酸铝: ,氯化锌 (3)用化合价原则书写:一般正价在 ,负价在 。 例如:氯化氢: ,氧化汞: ,碳酸镁: ,过氧化氢: 6.化学式的读法:从右至左读作“某化某”。如CuO: ,H2S 若含酸根的化合物,读作“某酸某”。如:CuSO4 ,KMnO4 (NH4)2CO3 , AgNO3 若含氢氧根的化合物,读作“氢氧化某”。如:NaOH Ca(OH)2 ,Cu(OH)2 7.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1)相对分子质量: (2)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例: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 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 (3)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例:H2O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NH4NO3中N、H、O各元素的质量比= (4)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NH4HCO3中氮的质量分数= KClO3中氧的质量分数= CuSO4﹒5H2O中氧的质量分数=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改变,原子的 没有增减,原子的 没有改变。 3.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规律,因此它是一切化学反应必然遵守的一个定律。而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研究的范畴。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他物理量。 (3)强调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里“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剩余的)。 4.质量守恒定律可理解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 , 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 ,其中含有 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 ,该气体能使 变 ,说明蜡烛中含有 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 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P10)
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 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三”原则:
①“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l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③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药品取用方法(往试管里加固体药品或倾倒液体药品)
固体药品:①块状:用 夹取;操作要领是:“一平、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然后慢慢地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至试管底部)。
②粉末状:用 (或 )取用;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邵,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液体药品:操作要领是:“取下瓶塞 着放,标签 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
(3)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①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 处保持水平,②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
2.物质的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