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1. 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2.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氮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3.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4. 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初步理解化合反应,了解氧化反应。
二. 重点、难点
重点:1.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描述。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这几个概念的辨析。
难点:1. 物质的性质、变化、化学反应现象的准确描述。2.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例题评析】
[例1] 分析以下几种情况,回答:① 是否会造成污染,若会造成污染,请说明原因。 ② 探究消除或减少污染的方法;若不会造成污染,请说明原因。
(1)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 ① ;②
(2)节日燃放烟花爆竹 ① ;②
(3)使用含磷洗衣粉 ① ;②
(4)湖泊河流内放养田螺 ① ;②
(5)焚烧垃圾 ① ;②
评析:(1)① 会。一是对人体产生危害,当一次性发泡餐具所盛食物达65℃时,其所含的双酚类有毒物质就会析出,进入食物,进入人体后,严重时导致生殖机能失常,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二是对环境产生污染。② 禁止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2003年1月1日是国家经贸委关于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6号令生效的日子。
(2)① 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有毒气体和烟尘。② 在城市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3)① 会。洗衣水流入江河湖泊,使水藻类水生植物生长茂盛,水体受到污染。② 使用无磷或含磷低的洗涤剂。
(4)① 不会。② 田螺会吸收水中的氮、磷等成分,防止水质富营养化。
(5)① 会。因为焚烧垃圾时,产生二恶因等有毒气体。② 将垃圾分类处理。
[例2]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B.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铝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是氧化铝。
D.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评析:注意观察四种物质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就可以准确判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呈红热现象;而在氧气中燃烧才能够发出白光;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铝箔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被点燃时才能够燃烧,叙述正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而不是雾,因为雾是液体的小液滴。答案:C
[例3] 下列叙述属于描述镁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镁是银白色的金属 B. 把镁带折成两段
C.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 镁带能够在空气中燃烧
E.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并生成白色固体
评析:初学者对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这两个概念的辨析感到困难。对化学性质要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化学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不管发不发生化学变化都是存在的;二是化学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不通过化学变化,虽然存在,但不表现出来。在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