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复习 → 考前指导 →

高考中失误主要原因分析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教(学)案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0点(会员免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14.62K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43
    • 更新时间:2009-02-18 12:08:07
    • 上传时间:2009-02-18 12:09:10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高考中失误主要原因分析

               本文发表在《中学生数理化》杂志上

                                

    湖南省江永县第一中学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解题是审题的实施和结果。审题起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关键作用。高考中的许多考生往往在审题时“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本文就学生高考审题失误的主要原因作一分析,供参考。

     

      不能识别“兵不厌诈” 误入干扰“陷阱”

    1将氯气用导管通入较浓的NaOHH2O2的混合溶液中,在导管口与混合液的接触处有闪烁的红光出现。因为通气后混合液中产生的ClO-H2O2氧化发生剧烈的反应,产生能量较高的氧分子,它立即转化成普通的氧分子,将多余的能量以红光放出。

          写出Cl2NaOH浓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在导管口除了观察到红光外还有什么现象。

    【解析】这是一道信息给予题。材料新颖、可读性强。新颖的信息成了“陷阱”干扰了考生正确的审题思路。将注意力过分地集中在从未见过的新知识、新材料上,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运用。若考生能排除干扰信息、将此题信息浓缩为“混合液中产生的ClO-H2O2氧化发生剧烈的反应,产生能量较高的氧分子”,此题就迎刃而解了。ClO-是氧化剂、被还原成Cl- H2O2是还原剂,被氧化成O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H2O2= O2+ Cl-+H2O;因此,除了红光以外,还有气泡冒出。

    【点评】作为有很高的信度、效度、和一定的难度及较大的区分度的高考试题,命题往往采取“兵不厌诈”,故设干扰“陷阱”以考查考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信息的转化能力。

     

    二、试题有意误导、失误于基本概念

    2、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可作为催化剂的是

      ① 锰   ② 二氧化锰 ③ 高锰酸钾 ④ 锰酸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       D、②③

    【解析】此题有较大的迷惑性,试题有意从一些考生习惯思维出发有意误导。一些考生认为高锰酸钾反应产生二氧化锰可作为氯酸钾制氧的催化剂,因此先D。其实从催化剂的的概念出发:“在化学反应前后、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因此只能先C

    【点评】武术上有句名言:“步不稳则拳乱”。将其嫁接到高考审题上就是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高考时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练拳不练功”,打出来的只是花拳绣腿。

    三、题中巧藏数据 失误于常规解题

    3   38.4克的铜跟足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到22.4ml气体(标准状况下),反应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A 1×10-3    B 1.6 ×10-3   C 2.2×10-3    D 2.4×10-3

     

  • 上一篇资料:高考中的十类迷惑性试题及解题
    下一篇资料:根据高考说明和教材总结2009年高考50例生活中化学现象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