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县“优化学习过程”教学方案
溧水县晶桥中学化学组531结构课堂教学教学案
课题 |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 |
|||
教 学 目 标 |
目标表述 |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对组成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利用离子种类的变化了解复分解反应。 2. 学会从特殊到一般,在从一般到特殊的关系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对联系。 2.了解前人的经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
||
制定依据 |
课标考纲 |
1.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中相关的一些现象。 |
||
教材分析 |
(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四种盐。考虑到后三种盐在组成上的共性及相关内容量的平衡,将四种盐分为两部分:本节课主要介绍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这三种盐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之后通过前面已学的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及含碳酸钙的材料被盐酸腐蚀的照片,自然引出碳酸钠、碳酸氢钠相关性质的探究实验,意在让学生认识到含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盐具有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共性。至此,在酸、碱盐的反应中,从生成物情况来说,学生已接触过生成水的反应(中和)和生成气体的反应,尚缺生成沉淀的反应,因此教材例举了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生成沉淀的反应,并由此概括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进而由讨论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
|||
学情分析 |
学生有 什么 |
学生已学过的化学反应: CuSO4+2NaOH===Cu(OH)2↓+Na2SO4 CaCO3+2HCl===CaCl2+H2O+CO2↑ 等酸碱之间的反应,以及酸与碳酸盐之间的反应 |
||
学生缺 什么 |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如何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
|||
教学 重、 难点 |
重、难点表述 |
重点: 1..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难点: 归纳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条件的探究。 |
||
原因分析 |
学生虽然已接触过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但那只是以特例的形式进行学习的,如何有特殊到一般再有一般到特殊的转变还是有一个过程的,这其中需要老师的引领和学生自主合作获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