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反应原理 → 人教版 →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

1.2《燃烧热 能源》名师导航(人教新课标化学选修4)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教(学)案
    • 教材版本:人教版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1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13.78K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47
    • 更新时间:2010-12-18 22:19:53
    • 上传时间:2010-12-18 22:20:19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名师导航
    知识梳理
    1.燃烧热
    反应热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以跟_________相关_________的实际应用较广。
    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mol_________物质完全燃烧生成_________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_________。燃烧热通常可利用仪器由________测得。
        2.能源
    (1)能源就是能________,它包括化石燃料、________以及柴草等。化石燃料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能源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水平。
    (3)我国目前的能源利用状况
    ①我国目前使用的重要能源是_________,它们的蕴藏量_________,而且不能_________,最终将会_________。
    ②基于我国目前的________水平和_________水平,能源从开采、运输、加工到终端的利用效率都________,浪费_________。据统计,总效率仅为________。
    (4)解决方法
    ①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率
    加强_________投入,提高_________水平,改善开采、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科学地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_________燃烧,提高能源的_________。
    ②开发新的能源
    现在探索的新能源主要有_________等。它们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再生,________污染或________污染。
    疑难突破
        1.怎样理解燃烧热?
    剖析:(1)燃烧热一般是由实验测得的。物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少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有关(如果未注明条件,就是指25 ℃、101 kPa时的热量),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
    (2)定义中的“1 mol 物质”是指1 mol 纯净物(单质或化合物)。
    (3)定义中“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是指单质或化合物燃烧后变为最稳定的氧化物。
    完全燃烧时,下列元素要生成对应的氧化物:
    C CO2  H H2O  S SO2
    C CO不是完全燃烧,而S SO3不是燃烧产物,生成的水为液态不能是气态。
    (4)因为物质燃烧都是放热反应,所以表达物质燃烧热时的ΔH均为负值,即ΔH<0。
    (5)燃烧热是以1 mol 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 mol 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故在其热化学方程式中常出现分数。
    2.如何比较燃烧热和中和热的异同?
    剖析:相同点:燃烧热和中和热都是针对放热反应而言,ΔH<0。
    不同点:①燃烧热限定可燃物(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为1 mol;中和热限定生成H2O的物质的量为1 mol。②燃烧热指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不同的反应物,燃烧热不同;中和热指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不同的反应物,中和热相同。③对于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以此为标准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中和热是生成H2O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
    问题探究
    问题1:能源既可以是物质,如煤、石油,也可以是物质的运动,如水的运动、风力也能产生能源。研究下表数据,探究保证能源消费量有相应的增长对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年度 国民生产总值/亿元 能源消耗/万吨标准煤
    1995 58 478.1 131 176
    1996 67 884.6 138 948
    1997 74 462.6 137 798
    1998 78 345.2 132 214
    1999 82 067.5 130 119
    2000 89 442.2 130 297
    2001 95 933.3 132 000
    探究: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国民生产总值越高,消耗的能源越多,即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耗成正比关系,因为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每创造一定量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将会逐步减少。能源消耗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正常情况下,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能源消费量的增长速度成正比例。不论哪一个国家,要提高人均国民收入和生产总值,就必须提高每人的能量消费水平。这从1995年至2001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国民生产总值由58 478.1亿元增加至95 933.3亿元,增长了39%,而能耗由131 176万吨标准煤增加至132 000万吨标准煤,只增加了0.62%。说明在这7年里我国生产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常规能源是现在普遍、广泛采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水力、风力发电。常规能源中,煤、石油都是非再生性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再生能源、水力、风力等除可开发量有限外,还受地域和季节的限制,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有较大的增长,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人类对能源消耗量越来越大。
        这样就产生了能源危机,出路可用科学技术来开发新能源。
    问题2:某同学的亲戚从上海买回几包叫“一拉热”的食品,上层是冷糕点,底层有一根线,当一拉线头时,在1秒内糕点就热气腾腾。该同学对这一包装产生了兴趣,于是拆开底层观察,发现底层是一包白色固体和一小包水。请你帮他设计实验检验该白色固体是什么?
    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可提出两种假设:一是设想白色固体为氢氧化钠,另一设想白色固体为氧化钙。
        设计实验验证:
        从组成上来看二者的差异是阳离子,一个是钠离子,一个是钙离子。鉴别两种阳离子可采用焰色反应,也可采用钙离子易与 生成沉淀等来鉴别是氧化钙还是氢氧化钠。
    典题精讲
    【例1】 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造成每年高达15亿多元的损失。为有效地控制酸雨,国务院已批准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
    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减少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烟囱造高  ③燃
     

  • 上一篇资料:1.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课件(鲁教版选修4)
    下一篇资料: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名师导航(人教新课标化学选修4)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