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必修1 → 鲁科版 →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 第2节 氮的循环 →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教学设计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教(学)案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0点(会员免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857.8K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3
    • 更新时间:2017-11-10 15:14:08
    • 上传时间:2017-11-10 15:14:46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的循环第2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2.了解合成氨生产的一般流程和反应原理、反应条件等。
    3.介绍合成氨,体现化工生产的过程,体现实验室研究与实际生产之间转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氨(NH3)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水溶性 熔沸点
    无色 刺激性 气态 ρNH3<ρ空气 易溶 沸点高、易液化
    2.化学性质
     
    3.氨水的性质
     

    二、[思考探究]
     

    1问题思考:
    (1)用上图装置完成喷泉实验的操作方法是什么?
    【提示】 挤压胶头滴管,打开止水夹。
    (2)根据实验现象可说明NH3具有哪些性质?
    【提示】 NH3极易溶于水,NH3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3)若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NH3的喷泉实验,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液体不能进入烧瓶。
    不能形成喷泉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操作可形成喷泉?
    【提示】 导管中存在一段空气使NH3与水不能接触溶解,因此不能形成喷泉。
    可使NH3受热膨胀,排出导管中空气,使NH3与水接触;或使NH3受冷收缩,使导管中的空气进入烧瓶,水与NH3接触,均可形成喷泉。操作方法有: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底部,在烧瓶底部淋一些热水,用冰袋包住烧瓶底部,在烧瓶底部淋少量酒精等。
    三、[认知升华]
    1.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及装置
    (1)原理: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很大,在短时间内产生足够的压强差,则打开活塞后,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中,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2)装置。
     
    2.实验成功的关键
    (1)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烧瓶和气体必须是干燥的。
    (3)氨气充满整个烧瓶。
    3.两类常见喷泉的形成实验
    (1)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或易溶于水的气体(NH3、HCl、SO2等)与水可形成喷泉。
    (2)酸性气体(HCl、SO2、NO2、CO2、H2S等)与NaOH溶液也能形成喷泉。

    四、氨 气 的 实 验 室 制 法 和 铵 盐
    1.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2NH4Cl+Ca(OH)2=====△CaCl2+2H2O+2
     

  • 上一篇资料: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下一篇资料: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校高中化学必修一2.2《离子反应》教案+习题+课件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