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第二轮热点专题测试卷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在容量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
B.在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取氢气时加入少许硫酸铜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
D.加入盐酸以除去硫酸钠中的少许碳酸钠杂质
2.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存在
C.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有Cl-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3.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为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溴水后过滤
B.为鉴别KCl、AlCl3和MgCl2溶液,分别向三种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C.欲制备Fe(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D.为减小中和滴定误差,锥形瓶必须洗净并烘干后才能使用
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除去Fe粉中混有的I2:加热使I
B.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MgCl2:加入KOH溶液后过滤,滤液蒸发结晶
C.除去碳酸钠中混有的碳酸氢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蒸发结晶
D.除去氢氧化镁中混有的氢氧化钙:放入水中搅拌成浆状后,加入足量氯化镁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沉淀用蒸馏水洗涤
5.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
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除去乙烷中含有的乙烯
B.用金属钠、碳酸钠可验证水、乙醇、乙酸分子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
C.用稀H2SO4、Ag(NH3)2OH溶液可检验淀粉水解的产物为葡萄糖
D.用NaOH、AgNO3(HNO3)溶液可检验氯乙烷水解生成的Cl-
6.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滴定管经蒸馏水洗净后,即可注入待装溶液进行滴定
B.从碘水中提取碘只采用蒸馏的方法即可达到目的
C.用湿润的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测定结果可能没有误差
D.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是将绿矾晶体溶于蒸馏水再加入一定量的铁粉
7.下列实验方法合理的是( )
A.可用水鉴别NH4Cl、NaOH、NaCl三种固体
B.可用铁粉除去FeCl3溶液中的少量的CuCl2
C.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