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沪科版 → 上教版高一 → 第一章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 1.1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 →

1.1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扬子中学)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教(学)案
    • 教材版本:上科版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0点(会员免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15.5K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54
    • 更新时间:2009-01-22 21:38:24
    • 上传时间:2009-01-22 21:39:12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第一章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扬子中学    

     

     

    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上海二期课改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同时努力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的要素。因此本节的教学意图就是:

    1.  加强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2.  体现知识结论与学习过程的同样重要。

    3.  追求学科教育目标的多元化,促使学生学术潜力和非学术潜力的全面发展,以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上海二期课改的基本指导思想。

    科学的原子学说是十九世纪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来的,这种学说大约使用了100年。十九世纪末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还可以再分。不过,原子内部究竟怎样还说不清楚。不久,卢瑟福用金箔作了α粒子的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里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它集中了原子的所有质量。于是,建立了原子的核式模型。但是,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布的还不很清楚。不过,对原子核的认识又近了一步。到了20世纪初,波尔运用先进的量子力学理论,根据诸多的实验事实,提出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各层电子有一定的数目,并解决了物理和化学方面的一些问题。玻尔理论是有局限性的,能成功解释各种原子光谱的是量子力学。

    怎样让学生体验原子发现的艰巨呢?我设计了以时间为数轴的一条教学主线,在学生感叹时间消逝的过程中,也体会了科学理论的得知不易,并且在辨析合理与否的过程中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再次体验真理的获得要不断地探索。而通过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过程的讨论,使学生强化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培养构建科学思维与研究方法。

    第二课时主要探究的是现在的原子结构理论怎样得出的,从19世纪末的1897年发现电子后,在大约20年内科学家们提出了原子结构的以下模型: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结构”、卢瑟福的“核式结构”、玻尔的“能级结构”、量子力学的“电子云结构”。每种原子结构理论的提出都使学生了解其特定的实验基础和背景,提出后也都有应用上的成功和困难;而理论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总是离不开科学实践与科学家们符合实际的大胆猜想与假设,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在回顾科学历史和增强科学素养的同时,学生最终也可以体验到科学研究的五个步骤: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再次发现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自我的教育”!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说教和无奈的责骂,她更是师生共同经历的生命历程。我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只有学生在主动的体验下,得出认识,同化、顺应旧认知体系,才能顺利建构新认知体系。而且,也只有在这样的体验---认识---感悟的教育过程中受到的教育,才是最佳效果的。这次的教学方式的设计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通过与生活实践结合的教育,得到感悟,实现自我教育。

     

     

  • 上一篇资料:1.1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课件(2套)
    下一篇资料: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