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材 → 教学论文 →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新集中学教学论文:成(谚)语中的化学知识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教(学)案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0点(会员免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45.43K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51
    • 更新时间:2014-04-27 15:24:25
    • 上传时间:2014-04-27 15:25:21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 流长,底蕴深厚, 其中成语、谚语、诗词就是古代劳 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言简意赅,其中包含着丰富浅显的化学知识。如果将其渗透到化学教学中就可以使化学课满堂生辉,给予学生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可以激起他们高涨的 学习情绪,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下面将列举一些成语、谚语、诗词,看看他们各自包含有哪些化学知识 。
    1. 物质变化类型
    (1) 百炼成钢  比喻久经锻炼,变得非常坚强。用化学知识看,我们把生铁中的杂质碳通过化学变化的方法去除,使铁 变成更硬的钢,这里面就涉及到重要的化学变化。
    (2) 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的意思是在船上剑掉入水中的地方刻上记号,船停后,从刻记号的地方下船寻找丢失的剑。后来用“刻舟求剑”比喻拘泥固执,不知根据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处理事情。用化学的知识来看,用刀在木头上雕刻,只是改变了木头的形状、大小,而木头实质并未改变,因此它发生的只是物理变化。
    (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句古诗告诉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火只是烧死了枯草,没有伤及到草根,在春天来临时,草又从泥土里钻出来了。用化学的知识来看,野火烧死枯草变成灰,草和灰是截然不同的物质。因此,野火烧的过程就是化学变化;在春风的吹拂下,新的生命又冒出来了,也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4) 海市蜃楼  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当空气的各层密度有较大差异时,远处的光线通过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物体的景象。用化学的视角来看,蜃景看到的是已有物体的景象,并不是物质种类的改变,它是物理变化。
    2. 分子性质知 识
    (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我国古代诗人王安石在《 梅花》中,赞誉梅花抵御寒冬,散发出浓郁的香气的诗句。说明诗人在诗中表达情景的科学道理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2) 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将要灭亡的时候,驸 马徐德言把一个铜镜破开,跟妻子乐昌公主各藏一半,预备失散后当做信物,以后果然由这个线索而夫妻团聚。用化学 的视角来看,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间隙,但间隙很小,我们用肉眼很难看出。
    (3) 风吹草动   比喻轻微的变故。用化学的视角来看 ,风是由空气流动产生的,说明空气是由实实在在的粒子构成的物质,这些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3. 环境保护知识
    (1) 汽车放屁,污染空气。 交通工具依靠燃料燃烧产生的动力行驶,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冒出的黑烟,严重影响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这句话浅显易懂,话糙理明,告诫我们,要重视环境保护,否则人类将自掘坟墓。
    (2) 暗无天日   形容社会极度黑暗。现在借用来指我们生活的空气质量恰如其分,因为今春以来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处在十面霾伏中,空气中PM2.5明显增多。雾霾天气伤身伤心伤感情。居民的快乐健康与空气有密切关系,清新的空气或良好的自然环境可以提高居民的生 活满意度,因为居民可以拥有更为健康的身体,或有更好的生活方式。相反的,如果空气污染严重,将迫使居民减少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因而感觉不快乐。现 在各地政府严禁焚烧秸秆、垃圾,就是为了减少PM2.5的产生。我们中学生应该用所 学化学知识做义务宣传员。

  • 上一篇资料: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2013-2014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下一篇资料:山西省灵石县教育科技局教研室九年级化学实验指导学案--对蜡烛燃烧的探究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