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复习 → 章节复习 → 必修1 → 人教版 →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

2011届高考化学章节复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章末过关检测四(人教版)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专题训练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1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340.54K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32
    • 更新时间:2010-10-26 23:15:27
    • 上传时间:2010-10-26 23:16:32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2011高考化学章节复习: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章末过关检测四(人教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有人说“五颜六色”形象地说出了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下列 颜色变化中是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的是(  )
    ①在氯水中加入NaOH溶液;②在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③在品红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④在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⑤在新制Cu(OH)2悬浊液中滴入葡萄糖,加热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A。氯气溶于水发生反应:Cl2+H2O HCl+HClO,加入NaOH溶液后,该平衡被破坏,氯气逐渐被消耗,所以氯水黄绿色消失,这个可逆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FeCl3溶液与铁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颜色很浅的Fe2+;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Na2CO3水解,所以溶液显碱性,滴入酚酞变红;葡萄糖具有还 原性,能够在加热的条件下将新制Cu(OH)2还原为红色的Cu2O。
     2.设计下列实验方案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粉末,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比较生成气体的快慢
    B.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适量的水,比较粉末溶解量的多少
    C.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配成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比较是否有沉淀生成
    D.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比较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解析:选 C。向苏打和小苏打的溶液中加入石灰水,都有沉淀产生。
    3.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
    A.Br-                       B.SO42-
    C.H2SO3                     D.NH4+
    解析:选B。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H2SO3,因H2SO3不稳定,分解产生的S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加热后,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即有NH3产生,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H4+;③加氯水时溶液显黄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Br-,再加BaCl2有白色且不溶 于稀HNO3的沉淀生成,说明此时溶液中 含SO42-,但可能是原溶液含有的,也可能是氯水氧化H2SO3产生的,故不能确定有没有SO42-。
    4.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D.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解析:选B。根据喷泉实验的原理,要发生喷泉现象,必须使烧瓶中压强迅速下降,导致外界压强大于烧瓶中的压强,从而使烧杯(锥形瓶)中的液体压到烧瓶中产生喷泉现象,①中的Cl2易溶于CCl4,③中的NH3易溶于水,所以可以使烧瓶中压强迅速下降,产生喷泉现象,④中HCl和浓氨水反应(首先是浓硫酸注入水中放热使浓氨水放出氨气),同样也会导致烧瓶中压强减小,而②中H2不溶于NaOH溶液,也不与NaOH反应,所以不能发生喷泉现象。
    5.取x g铜和镁的合金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8960 mL NO2气体和672 mL N2O4气体(都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7.02 g,则x等于(  )
    A.8.64 g                     B.9.00 g
    C.9.20 g                     D.9.44 g
    解析:选C。由电子得失守恒得:n(合金)=(8960+672×2)mL22400 mL•mol-1÷2=0.23 mol,则x=m(合金)=m(沉淀)-m(氢氧根)=17.02 g-0.23 mol×2×17 g•mol-1=9.20 g。
    6.如右图所示实验室制气装置,现提供下列试剂:①浓硫酸;②浓盐酸;③食盐;④二氧化锰;⑤过氧化氢;⑥浓氨水;⑦生石灰。利用以上试剂和该制气装置,不能快速制取的气体是(  )
    A.O2                      B.Cl2
    C.HCl                     D.NH3
    解析:选B。A项:2H2O2=====MnO22H2O+O2↑;B项:需加热,不适合;C项:浓盐酸――→浓H2SO4HCl↑;D项:NH3•H2O=====CaONH3↑+H2O。
    7.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生成的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B.在KI­淀粉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蓝,说明氯气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C.在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SO42-
    D.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解析:选A。B项Cl2氧化KI生成的I2遇淀粉变蓝,C 项白色沉淀可能是AgCl,D项铜与冷的浓H2SO4不反应。
    8.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其中发生装置相同,干燥和集气装置有两套,分别用图1和图2表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D。HCCH和NO必须用排水法收集,故A、C两项均不正确;CO2不能用碱石灰干燥,也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故B项不正确;CaO和浓氨水反应生成NH3,可用碱石灰干燥,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D项正确。
    9.已知:①在淀粉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硫酸,溶液立即变蓝;②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ClO->I2>SO42-
    B.上述实验③中的白色沉淀是BaSO4,一定不含有BaSO3
    C.实验①中硫酸的作用是氧化性和酸性
    D.实验②证明SO3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解析:选A。据题意有:ClO-+2I-+2H+===Cl-+I2+H2O;SO32-+I2+H2O===2I-+SO42-+2H+,所以可知氧化性:ClO->I2>SO42-,因为②中加入了过量的Na2SO3溶液,所以③中含有BaSO3沉淀;①中硫酸只起到酸性作用,②只能证明SO32-有还原性。
    10.在含2 mol H2SO4的浓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锌粉,使其充分反应,下列推断中有错误的是(  )
    ①放出的气体除SO2外还有H2
    ②只放出SO2气体,其物质的量为1 mol
    ③反应结束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 mol
    A.①                       B.②
    C.②③                     D.①②
    解析:选C。Zn与浓硫酸发生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逐渐降低,反应将变为:Zn+H2SO4(稀)===ZnSO4+H2↑,由于硫酸的总物质的量为2 mol,综合这两个反应可知,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应该介于2 mol到4 mol之间。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也可以借助Zn思考:结合这两个反应方程式,由于硫酸的总物质的量为2 mol,因而消耗的Zn的物质的量应该大于1 mol,小于2 mol。
    11.工业生产的生石灰中常混有二氧化硅和石灰石。现将该生石灰样品溶于过量的盐酸中。然后 在不断搅拌(必要时可以加热)的情况下,向反应混合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如果纵坐标表示固体难溶物的质量(m),横坐 标表示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V),则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解析:选B。生石灰样品溶于过量盐酸后,溶液中的溶质为CaCl2和过量的HCl。滴加NaOH溶液时,NaOH首先与盐酸反应,所以开始时固体难溶物的质量无变化,C、D两选项不正确,当盐酸耗完后,SiO2开始溶解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SiO32-+H2O,SiO32-+Ca2+===CaSiO3↓,依据两个方程式的系数关系可知,溶解1 mol SiO2(60 g)的同时生成1 mol难溶物CaSiO3(116 g),难溶物的质量增加。
    12.无色混合气体甲,可 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 mL甲气体依次经过下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且最 终无剩余气体。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
     
    A.NH3、NO2、N2             B.NH3、NO、CO2
    C.NH3、NO、CO2、N2         D.NO、CO2、N2
    解析:选B。通过浓H2SO4气体体积缩小,则一定含NH3,再通过Na2O2后,气体显红棕色,则一定有NO、CO2。最后无气体剩余,则一定无N2,原混合气体无色,则无NO2,故B项正确。
    13. 0.96 g Mg跟含6.3 g HNO3的稀溶液恰好反应完全,则HNO3的还原产物的摩尔质量可能是(  )
    A.30 g•mol-1或46 g•mol-1
    B.44 g•mol-1或80 g•mol-1
    C.28 g•mol-1

  • 上一篇资料:2011届高考化学章节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章末过关检测(三)(人教版)
    下一篇资料:2011届高考化学章节复习--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章末过关检测五(人教版)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