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旧人教 → 高二化学教材 → 第四章 几种重要的金属 → 第一节 镁和铝 →

4.1《镁和铝》导学案(广西柳州六中)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教(学)案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0点(会员免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20.78K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21
    • 更新时间:2011-04-17 21:58:31
    • 上传时间:2011-04-17 21:59:21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第四章  几种重要的金属     第一节 镁和铝
    【学习目标】
    1、了解金属的通性,镁铝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掌握镁和铝的化学性质;2、了解合金,掌握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3、积极讨论,大胆质疑,踊跃展示,体验快乐学习。
    【使用说明】
    1.依据学习目标,认真预习课本20分钟,用红笔标注疑难和重点
    2.用准确语言完成:【问题导学】、【探究】,认真独立完成:【训练】
    【问题导学】                    (第一课时)
    一、 金属的通性与个性
    通性:1、有        光泽,不透明;  2、大多数金属有延展性;   3、传热性、        性。
    个性:(请列出几个“金属之最”)如: 密度较大、较小的——        
    熔点较高、较低的——          硬度、导电、延展性……
    二、镁和铝的物理 性质 ]
    1、镁和铝的物理性质:        色,硬度        ,熔点        ,具有金属的通性。
    2、镁和铝的用途:①(利用导电性好)制                        ;
    ②(利用延展性性好)制成                       ;   ③ 制合金,如硬铝等。
    三、镁和铝的化学性质
    1、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比较结构差异、由元素周期律推理的镁铝化学性质的异同:
    2、具体的反应体现(写出下列要求的镁铝对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1)与非金属单质(O2/Cl2/S)的反应
    (2)与酸的反应:
    a)制得氢气                                    b)钝化(文字总结即可)
    (3)与碱的反应(画出电子转移情况,“2Al ~ 6H+ ~ 3H2”PK“2Al ~ 2OH—~ 3H2”)
    【探究1】①如何正确标注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电子转移?
    ②同是2.7g铝,分别与足量的HCl、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H2为多少 升(标况)?
    ③同为100mL 0.1mol/L的HCl、NaOH两溶液,分别与铝充分反应,消耗的铝与生成的氢气均对应一样吗?请计算证明。
    (4)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问:什么是铝热反应?铝热反应有什么应用?
    〖Mg/Al单质小结〗 都具有较强烈的         性,常做         剂;
    还原性是           >         。

    (第二课时)
    四、铝的重要化合物(“化学性质”写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1、氧化铝(Al2O3)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两性)
    (3)用途:

    〖氧化物小结〗/ 要求:每种氧化物请按要求列出几个代表物
    酸性氧化物(列4个):                              碱性氧化物(列4个):
    两性氧化物(列1个):                               过氧化物列(列2个):
     2、氢氧化铝[Al(HO)3]/ 氢氧化铝电离方程式为:
    (1)物理性质:                              (2)实验室一般制法:
    (3)化学性质:
    a)不稳定性
    b)两性
    【探究2】(1)如何设计正明Al(OH)3的热不稳定性及其两性?
    (2)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为什么Al(OH)3既可以溶于强酸又可以溶于强碱?
    (3)Al(OH)3的制取:若使用可溶性铝盐与碱反应,是强碱好还是弱碱好(理由)?若使用偏铝酸盐与酸反应,是强酸好还是弱酸好(理由)?
    (5)甲同学把可溶性铝盐逐滴滴入强碱溶液中至过量,乙同学把强碱逐滴滴入铝盐溶液中至过量;(用方程式)解释甲乙现象是否相同?由此可知,该实验可应用于                   
     

  • 上一篇资料:3.4《酸碱中和滴定》导学案(广西柳州六中)
    下一篇资料:4.2《铁和铁的化合物》导学案(广西柳州六中)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