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化学 → 沪教版(全国版) →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第二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

《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说课稿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教(学)案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1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13.95K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17
    • 更新时间:2012-09-22 15:57:17
    • 上传时间:2012-09-22 15:58:28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说课稿
    一、教学理念: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教学理念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学科探究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化学,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本课的教学理念就是围绕“突出科学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和“激发学生兴趣”的基本理念来设计。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第3课时,本节课主要学习CO2的性质。它是初中化学“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重点部分,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本节课所设计的实验探究活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象直观,通过实验探究认识CO2的性质以及CO2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不仅使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和强化,而且激发了他们做实验的兴趣,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激情。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了解,并根据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尝试自我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性质;熟练地操作相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学会设计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方案;
    体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过程和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
    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自我设计实验,熟练地操作相关的实验
    【确定这样的重难点,是我在对教材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充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三、学情分析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掌握他们的情况有利于课堂的教学。】
    二氧化碳的应用事例在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某些性质在前面的内容学生已有接触,但这些知识比较表面、零碎,因此有必要在原有基础上,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做进一步系统化的学习。所以,本堂课我利用建构主义认识理论,将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学生的体验探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由于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尤其是化学实验充满兴趣, 设计好学生实验,确定好有效性的实验,利用实验来呈现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我这堂课所要贯彻的一个重要科学思想。但正因为接触化学的时间不长,所以学生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较弱,还没有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实验探究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已经确定了,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我主要采用这五种教学方法来帮助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情景导入法、问题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法、多媒体辅助法等。 我所要强调的两点有: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
    1、实验探究法
    本节课将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探究CO2的性质。
     2、问题讨论法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因此我将此法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讨论完成探究实验,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3、情景导入法
     4、多媒体辅助法
     5、总结归纳法
     五、学法指导
     【我们知道,教学的宗旨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 上一篇资料:第三章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下一篇资料:《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