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化学 → 科粤版 →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 复习与检测 →

2013-2014学年九年级化学科学粤教版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单元测试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1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121.32K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15
    • 更新时间:2013-11-09 19:20:02
    • 上传时间:2013-11-09 19:21:08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检测题参考答案
    1.A  解析: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显碱性,pH>7,故可选A;醋酸、水杨酸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显酸性,pH<7,故不选B、C;食盐的水溶液显中性,pH= 7,故不选D。
    2.C  解析: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不能用作制冷剂,故C错误。
    3.A  解析:酸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由于所有的酸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故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称为酸的通性。
    4.C  解析:硫酸铜与稀盐酸不反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稀盐酸呈酸性,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大理石不反应,故A、B、D均可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而氯化钠溶液不与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能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5.C  解析:Ba(OH)2和Na2SO4反应是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的反应,与OH-无关,故不属于碱的通性。
    6.B  解析: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 定是中和反应,如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就不是中和反应,故A不合理;毒液呈酸性,肥皂水呈碱性,肥皂水能中和毒液中的酸,故B合理;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滴加的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呈中性的氯化钠和水,溶液的pH会变小,故C不合理;D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NaOH+H2SO4===Na2SO4+2H2O,故D不合理。
    7.A  解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肥皂水的pH最大,碱性最强。
    8.D  解析:胃酸过多的病人食用酸性物质会加重病情,根据表中物质的pH可知食用玉米粥最合适。
    9.CD  解析:图像起点的pH小于7,所以该反应是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A错误;a 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而不是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B错误;A点溶液呈酸性,说明溶液中含有稀盐酸,故溶质含有HCl,加入的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中溶质还含有NaCl,C正确;B点溶液呈碱性,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故溶质中含有氢氧化钠,可以利用Mg(NO3)2与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溶质中还含有氯化钠,利用NaCl与AgNO3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证明NaCl的存在,D正确。
    10.D  解析:测定溶液的pH时,应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的pH试纸上,并把试纸所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可得出溶液的pH,A说法错误;浓硫酸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B说法错误;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逐渐溶解,进而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成分发生改变,C说法错误。
    11.C  解析:由第一步知,不溶物为碳酸钙,可能为原固体粉末中的碳酸钙,也可能为原固体粉末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的碳酸钙;由第二步知,固体粉末中含有碳酸钠;由此可判断C错误。
    12.A  解析:测定溶液的pH时,必须使用干燥的pH试纸,A正确;镁原子是金属原子,它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化学性质比较活泼,B错;催化剂既能加快又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C错;中和反应的反应物特指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生成物都是盐和水,但均不是中和反应,D错。
    13.D  解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石灰石溶解,现象明显,不需指示剂,故A错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的水溶液为黄色,氧化铁溶解,现象明显,不需指示剂,故B错误;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明显,不需指示剂,故C错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钠和水,现象不明显,需要借助指示剂,故 D正确。
    14.B  解析:A中引入钙离子;C中混合气体中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后也能使其变浑浊,不能检验二氧化碳中的CO;氯化钠和稀盐酸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颜色都不发生变化,不能鉴别。
    15.B  解析:碳酸钙能与胃液的主要成分盐酸反应生成易 溶于水的氯化钙,可提供钙元素,故可作补钙剂,故A正确;烧碱可与酸性物质反应,但其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且不经济,因此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较为廉价的熟石灰,故B错误;小苏打(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因此可用于制作发酵粉焙制糕点,故C正确;盐酸能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故可用于清除铁锈,故D正确。
    16.B  解析:复合肥料是指化学肥料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N、P、K)的肥料,B中含有K、P元素,属于复合肥料。
    17.D  解析: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A错误;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故B错误;过磷酸钙是Ca(H2PO4)2和CaSO4的混合物,只含有磷元素,不是复合肥,故C错误;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能放出氨气,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所以不能混合施用,故D正确。
    18.D  解析:某盐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但是该盐除了是含有的盐,也可能是含有的盐,故D错误。
    19.B  解析:A中BaCl2和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中各物质互不反应,三种物质的溶液均无色,能大量共存;C中氯化铁溶液呈黄色;D中NaOH和NH4NO3反应生成氨气、水和硝酸钠,不能大量共存;硝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也不能大量共存。
    20.B  解析:磷肥可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寒、抗旱能力,故施用磷肥,故B不正确。
    21.(1)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CO2与NaOH反应,导致锥形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3)无色酚酞试液或紫色石蕊试液
     

  • 上一篇资料:【2013年秋教师同步教学】高中化学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基础案+升华案+巩固案 13份)
    下一篇资料:2014届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检测题(含2013年中考题,有答案解析)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