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族元素
1. 膦(PH3)又称磷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电石气的杂质中常含之。它的分子是三角锥形。以下关于PH3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H3是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B.PH3分子中存在未成键的电子对
C.PH3是一种强氧化剂 D.PH3比NH3更稳定
2. 三氟化氮(NF3)是一种新型电子材料,它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蒸气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的产物有HF、NO和HNO3。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过程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NF3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因此NF3在空气中泄漏时不易被察觉
C.一旦NF3泄漏,可以用NaOH溶液喷淋的方法减少污染
D.若反应中生成1.0 mol NO,转移的电子数目为6.02×1023
3.英国研究人员
A.砷原子序数为33,它与铝为同主族 B.砷的原子半径小于磷的原子半径
C.砷化氢的稳定性比溴化氢的强 D.砷酸的酸性比硫酸的弱
4. 取xg铜和镁的合金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8960mL的NO2气体和672mL的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A.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NO、O |
C2H4、H2 |
NO2、O2 |
Cl2、SO2 |
NH3、O2 |
CO、O2 |
A. ③ ⑤ B.② ④ C. ② ⑥ D.① ③
6.据悉,奥运会上使用的发令枪所用的“火药”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经撞击发出响声,同时产生白色烟雾。撞击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5KclO3+6P=3P2O5+5KCl,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6
B.产生白色烟雾的原因是生成的P2O5白色固体小颗粒(烟)吸水性很强,吸收空气中
的水分,生成磷酸小液滴(雾)
C.上述反应中消耗3molP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
D.因红磷和白磷互为同分异构体,所以上述火药中的红磷可以用白磷代替
7. 2007年10月是索尔维制碱法命名140周年纪念,1867年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将氨碱法正式命名为索尔维制碱法。该法广泛为世界各国采用,后被中国的侯氏制碱法所取代。索尔维法的生产流程是:
索尔维法能实现连续生产,但食盐利用率只有70﹪,且副产品CaCl2没有用途,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