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化学一轮精品讲练析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 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2.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溶度积原理及其应用
1.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本质
⑴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在一定重要条件下,当沉淀与溶解的速度相等时,便达到固体难溶电解质与溶液中离子间的平衡状态。例如:
BaSO4(s) Ba2+(aq) + SO42-(aq)
⑵溶度积:在一定温度下,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之乘积为一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符号Ksp表示。
对于AmBn型电解质来说,溶度积的公式是:Ksp=[An+]m[Bm+]n
①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可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溶度积的大小与溶解度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溶解能力。
② 溶度积规则,可以判断溶液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③ 离子积Qc与溶度积Ksp的区别与联系
某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任一情况下有关离子浓度的乘积Qc
当Qc<Ksp时,为不饱和溶液;
当Qc=Ksp时,为饱和溶液;
当Qc>Ksp时,为过饱和溶液。
2. 了解沉淀转化的原理
⑴沉淀的生成:可通过调节溶液PH或加入某些沉淀剂。
⑵沉淀的溶解:
①生成弱电解质。如生成弱酸、弱碱、水或微溶气体使沉淀溶解。难溶物的Ksp越大、生成的弱电解质越弱,沉淀越易溶解。如CuS、HgS、As2S3等Ksp太小即使加入浓盐酸也不能有效降低S2-的浓度使其溶解。
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利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低电解质离子浓度的方法使沉淀溶解。
③生成难电离的配离子,指利用络合反应降低电解质离子浓度的方法使沉淀溶解。
⑶沉淀的转化:把一种难溶电解质转化为另一种难溶电解质的过程叫沉淀的转化。
在含有沉淀的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沉淀剂,使其与溶液中某一离子结合 成更难溶的物质,引起一种沉淀转变成另一种沉淀。例如:
CaSO4(s)+Na2CO3 = CaCO3(s)+Na2SO4
在氯化银饱和溶液中,尚有氯化银固体存在,当分别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时,将有何种变化?
在氯化银饱和溶液中,尚有氯化银固体存在,当分别向溶液中加 入下列物质时,将有何种变化?
加入物质 平衡移动方向 AgCl溶解度 溶液中C(Ag+) 溶液中C(Cl-) 发生变化的原因
0.1mol•L-1HCl
0.1mol•L-1AgNO3
KNO3(s)
0.1mol•L-1NH3•H2O
H2O
【解析】AgCl(s) Ag+(aq) + Cl-(aq)
加入物质 平衡移动方向 AgCl溶解度 溶液中C(Ag+) 溶液中C(Cl-) 发生变化的原因
0.1mol•L-1HCl 向左 减小 减小 增大 同离子效应
0.1mol•L-1AgNO3 向左 减小 增大 减小 同离子效应
KNO3(s) 向右 增大 增大 增大 盐效应
0.1mol•L-1NH3•H2O 向右 增大 减小 增大 形成配合物
H2O 向右 不变 不变 不变 稀释作用
【例1】(2010山东卷,15)某温度下, 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 ,金属阳离子浓度的辩护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B.加适量 固体可使溶液由 点变到 点
C. 两点代表的溶液中 与 乘积相等
D. 、 分别在 、 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
解析:b、c两点金属阳离子的浓度相等,都设为x, , ,则 , ,故 ,A正确;a点到b点的碱性增强,而 溶解于水后显酸性,故B错;只要温度一定, 就一定,故C正确;溶度积曲线上的点代表的溶液都已饱和,曲线左下方的点都不饱和,右上方的点都是 ,沉淀要析出,故D正确。
答案:B
【例2】(2010天津卷,4)下列液体均处于25℃,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某物质的溶液pH < 7,则该物质一定是酸或强酸弱碱盐
B.pH = 4.5的番茄汁中c(H+)是pH = 6.5的牛奶中c(H+)的100倍
C.AgCl在同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D.pH = 5.6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 > c(CH3COO-)
解析:某些强 酸的酸式盐pH<7,如NaHSO4,故A错;pH=4.5,c(H+)=10-4.5 mol•L-1,pH=6.5,其c(H+)=10-6.5 mol•L-1,故B正确;同浓度的CaCl2溶液的c(Cl-)是NaCl的两倍,它们对AgCl沉淀溶解平衡的抑制程度不同,故C错;混合溶液显酸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c(CH3COO-)>c(Na+),故D错。
答案:B
命题立意:综合考查了电解质溶液中的有关知识,包括盐类的水解、溶液的pH与c(H+)的关系、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例3】(2010天津卷,6)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 + O2(g) 2SO3(g);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