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化学热点专题突破(十个热点)
热点一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热点二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热点三 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
热点四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热点五 离子共存
热点六 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热点七 氧化-还原反应
热点八 电化学
热点九 质量守恒定律 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定律
热点十 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热点八 电化学
【必备知识规律总结】
一、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要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一种金属与另一种金属或石墨或不溶性的金属氧化物);
2.要有电解质溶液;
3.两电极浸入电解质溶液且用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
二、金属的腐蚀
1.金属腐蚀的实质: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而消耗的过程。
2.金属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腐蚀。
3.化学腐蚀实质:金属和非电解质或其它物质相接触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的腐蚀。其腐蚀过程没有电流产生。
4.电化学腐蚀实质:不纯金属或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原电池反应。电化腐蚀过程有电流产生。
5.腐蚀的常见类型
⑴析氢腐蚀 在酸性条件下,负极发生M-n e-=Mn+,正极发生2 H++2 e-=H2↑反应。
⑵吸氧腐蚀 在极弱酸或中性条件下,负极发生M-n e-=Mn+,正极发生2H2O+O2+4e-=4 OH-反应。
6.在同一电解质溶液中,金属腐蚀的快慢可用下列原则判断: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有防护措施的腐蚀。
三、原电池、电解(镀)池电极名称的确定
(一)确定原电池电极名称的方法
方法一:根据电极材料的性质确定。
1.对于金属—金属电极,活泼金属是负极,不活泼金属是正极;
2.对于金属—非金属电极,金属是负极,非金属是正极,如干电池等;
3.对于金属—化合物电极,金属是负极,化合物是正极。
方法二:根据电极反应的本身确定。
失电子的反应→氧化反应→负极;得电子的反应→还原反应→正极。
(二)确定电解(镀)池电极名称的方法
方法一: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一极是阳极、与负极连接的一极是阴极。
方法二: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的是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是阴极。
方法三:阴离子移向的一极是阳极,阳离子移向的一极是阴极。
四、分析电极反应及其产物
原电池:负极:M-n e-=Mn+
正极:(1)、酸性溶液中 2 H+ +2 e-=H2↑
(2)、不活泼金属盐溶液 Mn++n e- =M
(3)、中性、弱酸性条件下 2 H2O +O2+4 e-=4 OH-
电解(镀)池:
阳极:⑴若阳极是由活性材料(除C、Pt、Au等以外的其它金属)做成,阳极反应是阳极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成阳离子;
⑵若阳极是由C、Pt、Au等惰性材料做成,阳极反应则是电解液中阴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被氧化。阴离子失去电子能力大小顺序为:I->Br-> Cl- > OH- >含氧酸根>F-。
阴极:阴极反应一般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阳